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产业夯牢 机制搞活 责任压实 涟水:脱贫攻坚跑出加速度

■融媒体记者 梁宝华 刘 华

杨 尚

通 讯 员 孙国柱

一望无垠的田野上,金银花、葛根、玄参、白术等中草药的幼苗破土而出,在涟水县陈师街道办事处1.8万亩的“百药园”里,每天都有200位以上的村民在此务工,他们中大部分是低收入农户。中草药采摘、地块除草等用工高峰期,还会有近千人上工,不算土地流转等收益,仅仅务工这一项,每人每天就有60元的收入。

如今的涟水乡村,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源泉。

推进脱贫攻坚战,涟水县通过扶持产业发展来夯实富民根基,同时,联系实际创新举措释放脱贫机制活力,充分发挥纪委监督执纪职能压实扶贫责任,在冲刺脱贫攻坚中跑出了加速度。

产业夯实富民根基

“这些人都已五六十岁,外出打工很困难,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省下了来回路费和每天吃喝开支,收入也不低,划算多了。”闽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卓永芳在“百药园”里签约了2800亩土地,以前搞房地产开发的他十分看好中药材市场,并希望以此带动更多的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百药园”项目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实施,涉及团结、合心、红旗、高庄、国民等5个村850户农户。目前,已成功签约20个中草药种植项目,种植总面积达到8000亩,年内有望扩至2万亩。以此为基础,陈师街道办事处全力打造“中医药养生小镇”。

“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实现集中连片种植中草药,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改变扶贫的传统方式,形成集旅游观光、文化展示、医疗保健、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健康旅游目的地,使产业扶贫有了可持续的载体。”陈师街道办事处药材办工作人员王浩宇这样归纳“百药园”带来的变化。

涟水县扶贫办主任席虎介绍,近两年来,他们重点围绕特色种养扶贫产业,调优产业结构,打造产业基地,成功打造了1.2万亩瓜蒌和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000亩食用菌产业基地,培育形成了12个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示范村。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成效,涟水县规划了“一路一廊”产业带,沿淮高路现代农业产业带带动涟沭片区脱贫致富,沿古淮河生态廊道带动渠北片区脱贫致富。除了“一路一廊”总体布局外,再在每个乡镇打造农业产业园或农业示范基地。

“截至2018年底,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1.27万人,53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已有9.5万人实现脱贫,45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脱贫出列,累计脱贫率分别达到84.3%和84.9%。”席虎介绍。

创新激活脱贫机制

很多低收入农户受思想认识、知识结构等方面限制,很难编制出带动增收能力强的项目,即使编制实施了精准到户项目,(下转A4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