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陈良玉
通 讯 员 杨文飞
本报讯 3月31日,江苏省农学会组织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教授为组长、河南省农科院田云峰研究员为副组长,以及中国农科院张卫建研究员、江苏大学袁寿其教授、省农科院易中懿研究员、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张卫明研究员、扬州大学戴其根教授为成员的专家组,在南京对市农科院王伟中二级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完成的“稻麦绿色防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进行评价。
稻麦是我国的主粮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8.13亿亩次,稻麦的高产稳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重大。随着投入增加,稻麦生产产量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倒伏风险也随之飙升,已成为稻麦稳产提质增效的主要障碍因子。
国内外防止稻麦倒伏的措施主要是在拔节期使用植物生长抑制剂(如多效唑等)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及降低株高而防倒。但是,拔节期控制稻麦基部节间生长必然会对稻麦穗分化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基部节间生长与穗子发育具有同伸关系),在没有发生倒伏的情况下,一般要减产10%-25%。如何真正做到预防稻麦倒伏与高产稳产绿色高效有机统一,是一个在生产上理论上急需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倒伏发生机制、创新防控技术,对实现稻麦的稳产高效绿色种植及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此,市农科院组成以王伟中二级研究员领衔的“稻麦绿色防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研攻关组,重点开展生物物理、化学营养、生化调控及绿色物化产品研发攻关,构建预防稻麦倒伏新的技术评价体系和新的稻麦防倒提质增效绿色防控应用技术体系,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转化创新”的有机结合,达到重灾年份少减产、轻灾年份不减产、正常年份大增收的目标。
该成果创新了稻麦倒伏化控关键技术,研发了“劲丰谷德”等绿色专用于稻麦倒伏防控新产品,创立了稻麦绿色防倒伏新应用技术体系,可使稻麦倒伏下降90%以上,水稻、小麦分别增产9.2%和7.4%以上,综合成本下降24.7%,还提升了原粮品质,解决了传统化控抗倒而不增产、效益不稳等难题。该成果获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技术规程(标准)和挂图等2个,发表学术论文53篇。并创建了“5+1”推广模式和“3+1”成果应用带动机制,广泛提高了成果应用度。
在听取了王伟中研究员对成果的汇报,审阅了成果研究报告,核查了佐证材料,经过质询和讨论后,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稻麦生产上倒伏造成产量、品质和效益下降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抗倒机理,提出预防稻麦倒伏的化学防控技术评价新体系,创新稻麦倒伏化控关键技术,并创制了绿色化控新产品,创建了稻麦绿色防倒应用技术新体系,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成果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