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蒋坝嘬螺蛳□ 季大相

民间俗语说,明前螺,赛肥鹅。意思是清明时节的螺蛳最肥美,营养比家鹅还富足。这种说法也许过头了,但人们喜欢嘬螺蛳却是不争的事实。而能把嘬螺蛳打造成一个响亮的节庆品牌,非洪泽湖畔的小镇蒋坝莫属。2018年首届“蒋坝洪泽湖螺蛳节”甫一亮相便成“网红”,“到蒋坝去嘬螺蛳”成为流行语,各路吃货闻讯而至,自成风景。

家乡盛产鱼虾,我小时候,螺蛳一般是当作喂养鸭子的饲料,偶尔调换口味才上餐桌。那时,螺蛳都是自己下河去摸,螺蛳吸附在河岸边的树根上,一捞便是一捧,又大又青,这种螺蛳也最干净。而在小沟塘里捞出的螺蛳,有点污浊,要放在清水里“吐”几天,将其肚里的杂质滤洗干净,然后才捞出食用。洗净的螺蛳下锅“哈”一下(即开水煮沸),然后盛在竹篮里沥去水,我们便开始“挑”螺蛳。“挑”螺蛳就是将螺蛳拿在手里用针拨去盖,再“挑”出肉来。母亲“挑”螺蛳肉的速度很快,且都是上半截肥硕的肉段。一次,我也拿根针蹲在母亲身边“挑”,针尖插入肉中轻轻地拽拉,一条完整的螺蛳肉从壳里被拖出来,品相完整好看。母亲赶紧让我把下半截掐掉,说那是螺蛳的肠道,里面有小螺蛳之类的杂物。我偏不信,“挑”了大半碗自认为完美的螺蛳肉。中午,还执意让母亲炒给我吃。母亲单独给我炒了盘红烧螺蛳肉,闻到那扑鼻的香味,我忍不住伸手抓了一把塞进嘴,略一咀嚼,“咯嚓、咯嚓”,口中传出小螺蛳碎壳的声音,赶紧吐出来。母亲笑道:“让你不要把肠子拖出来,你不听,好吃吧!”后来,母亲教我咬肉段的吃法,就是嚼肉去肠,一顿红烧螺蛳吃完,累得够呛。

韭菜炒螺蛳是最常见的吃法,清明前后,韭菜嫩,螺蛳香,两样一锅炒,香气交融,美味无比。这道菜至今仍是很多饭店的时令菜。

我们这里的乡村人家嘬螺蛳,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有的吃法。做法也简单,铁钳夹去螺蛳后尾壳,下锅加点辣椒、酱油、葱蒜等调料,然后熬煮即可。嘬螺蛳就是把螺蛳放在嘴边吸,吸出壳里的汁水和肉,看似简单,其实也有技巧,就拿我本人来说,大多时候是吸完了汁水,肉却出不来,唯有借用牙签挑出来吃。高手们就不一样了,再顽固的肉,禁不住几个来回吸吮,便会脱壳入口。

原以为自己是吃螺蛳的“土专家”,到了蒋坝,才知道自己真是“孤陋寡闻”。

蒋坝是千年古镇,紧依水产品丰富、素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湖水滋养的螺蛳,体大肉肥,呈黑青色,是绝佳的好食材。蒋坝也有“小南京”之称,“蒋坝鱼圆”“蒋坝捆肘”等菜肴都很有名。蒋坝人爱吃会吃的名声在外,在创新烹饪方面自然也是行家里手众多。

今年的“螺蛳节”,许多店铺纷纷推出“螺蛳宴”菜谱,蒜蓉螺蛳、香辣螺蛳、酱香螺蛳、蛋黄螺蛳、鸭戏螺……有30多个品种,听名字,便让人胃口大开。除了“韭菜炒螺蛳”“香辣螺蛳”等10余个共性品种,又各有独家秘制佳品,比如“老复兴”的酸菜螺蛳,“工农兵”的肥肠螺蛳,“长淮渔歌”的咸肉竹笋螺蛳,等等,风味各异。

人在蒋坝嘬螺蛳,忽然滋生了落户的念头。我可是正宗的洪泽人,一时间无比诧异,而后即兴创作《七绝·蒋坝螺蛳》一首:蒋坝螺蛳青又碧,巧工烹饪味香奇。手捞轻嘬留空碟,客别他乡远难离。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