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眉
三国时,曹植在洛水边遇巫山女神,从此心意神迷,然而人神殊道,空余嗟叹。世间种种美况伴随着势不可得,所以成就瑰美传奇。偏有人不信邪,法国电影《香水》,叙述了一个有天赋异禀的男子,可将美女体香收集起来,然而永存她们美丽的方式是将其生命覆灭,从而成就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而花茶在中国的出现,也是美学与意趣上的另一种突破,仿佛洛神初会,情之殷殷,翻云覆雨,触手成春。
花茶,又名香片,源于宋代,古人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作为贡品,蔡襄在《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宋人还是更愿意保留茶之真味。至明代,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顾元庆《茶谱》有叙:“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称。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又或者莲花茶,“仅日末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挚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明人孔迩述在《云蕉馆纪谈》中谈到,四川大足县香霏亭的海棠花,香味迥殊。有精于饮食者,取重庆涪江的青麻石做成茶磨,将武隆所产的雪锦茶碾碎,然后混合大足的海棠花同焙,制成的海棠花茶,精绝异常。
兰花素有天下第一香的美称,古人常用以点茶。制法是用淡盐水浸泡,换水不断,三四日后,将兰花取出净之,泡茶时添加少许,其香韵致高远。玫瑰茶易行,将生石灰研碎,铺放在瓦坛底,上铺竹纸两层,上覆玫瑰,再封其坛,待到水气殆尽,再将花干取出,另存他处,点茶时用,沁人心脾。
《茶解》有云:“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香味馥郁之花,可使茶有天然奇香。此外,古人亦善作花馔,玫瑰、牡丹的花片做成蜜饯,饮茶时作为茶点,以增香味。
唐以前,花馔谱多散见于本草学、食学与文学书籍中,至宋代始专类列谱。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载花馔十五种,明人戴羲《养余月令》载花馔十六种,近人徐珂《清稗类钞》载花馔十四种,洪兴祖补注:“糗,干饭屑也。”又如《山家清供》列有:梅花汤饼、锦带羮(文官花)、紫英菊(春采)、檐卜煎(栀子花)、蜜渍梅花、金饭(菊花)、梅粥、樱桃、雪霞羮(芙蓉)、石榴粉、广寒糕(桂花)、牡丹生菜、不寒齑(梅花)、素醒酒水(梅花)、菊苗煎。《养余月令》列有:暗香汤(梅花)、腌韭花、面拖玉兰花、台菜花、槐树花(春采)、松花、甘菊花、茉莉汤、黄香萱、莲花醋、莲花曲、天香汤(白樨)、腌桂花、丹桂糕、菊酒、芙蓉花豆腐。《清稗类钞·饮食类》列有:晚香玉竹羮荪、梅粥、面拖玉簪花、藤花作馅、玫瑰花作馅、广寒糕、蒸栀子花、拌金雀花、夜来香入馔、红香绿玉、凤仙花炸面筋等。《花卉入肴菜谱》列有:兰花火锅、梅花玻璃鱿鱼羮、杏花烩三鲜、玉兰花扒鱼肚、桃花鱼片蛋羮、梨花鸡淖鱼翅、牡丹花爆鸡条、玫瑰香蕉、玫瑰银粉丝、槐花芝麻饼、月季花翡翠蚕豆、茉莉花叶烩荷包豆腐、茉莉花熏鸡、荷花枣泥卷、鸳鸯观荷花、桂花芋头、软炸甘菊苗、菊花鱼翘、蜡梅豆腐败汤、蜡梅玻璃鸡片等。如今到云南旅游,多见“鲜花饼”,买而食之,未有心动,想来唯有取鲜花用心烹制,才可使其形魂兼备,令人难忘。
张爱玲想来并不善饮茶,却做了《茉莉香片》一文,乱世中一个苍凉的手势,那淡淡的余韵亦如茉莉褪色后淡涩的香气。人们饮茶到现代,更注重一个清淡,一个余韵,一个简单,不像古人,生炉加炭,投姜放盐,为一盏清茶守得半日闲,故真味难得。而退到唐朝,却又得一个真味,譬如对于花的运用,较之明宋,倒是更为情真意切,但留一个真字,譬如菊花。
战国楚屈原《离骚》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又《九章·惜颂》:“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王逸注:“言已乃种江离,莳香菊,采之为粮,以供春日之食也。”后人将龙井与菊花同泡,曰“菊井”,与普洱同泡,曰“菊普”,亦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做法,是在金秋,菊花正当灿烂之际,用烧化的蜡将花苞封起来,不使其绽放。待花季将过之际,把菊花苞摘下来,再用沸水把花苞上的蜡泡化。用这种未能开放的菊花苞点茶,馨香酷烈,馥郁持久。
这种饮法,像极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情。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