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叶列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大家都很震撼,也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淮安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丁振坤说。
4月5日,清明节,丁振坤和校学生干部一行40余人来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丁振坤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进入食品学院学习。他是校学生社团“军魂社”的一员,在他的倡议下,此次赴烈士陵园瞻仰活动形成了方案,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此次活动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学校也觉得很有意义。”同行的淮安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赵志瑾说,“烈士陵园里,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战士在孤军面对强敌时的大无畏气概。”
两天前,烈士陵园来了一位特殊的瞻仰者,她是八十二烈士所在的4连指导员李云鹏的妹妹李爱云。在纪念碑前,李爱云拉着十岁外孙女的手,向女儿一家三口深情嘱咐:“你们一定要把守灵的职责坚持下去,更要把英烈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969年,李爱云只身一人从徐州沛县来到淮安,自愿为哥哥和其他81名烈士守墓,50年如一日。目前,74岁的她还活跃在淮安各所学校,演说刘老庄战役,弘扬革命精神。
为更好地纪念历史,政府于1955年拨专款重修烈士公墓并兴建烈士陵园。1984年,淮阴县委重建八十二烈士纪念碑。2013年刘老庄战斗70周年纪念日之际,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多年来,省、市、县(区)三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八十二烈士陵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2009年以来,规划设计专家齐康院士对陵园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根据规划,政府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实施改扩建工程,新建了八十二烈士纪念馆、红星广场、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广场碑廊和廊柱,修缮了历史价值大、年代久远的设施,实现陵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陵园已成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烈士陵园。”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管理处副处长石明闯介绍,从3月中旬开始,游客逐渐增加,除机关单位、学校组织的团队游客外,很多群众自发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奋勇阻击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是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该部与日伪军在淮阴以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于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第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日伪军集中炮火对第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同时以大队骑兵实施攻击。4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不畏严重伤亡,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至黄昏,终因众寡悬殊,全连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