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第一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校上下牢固确立质量立校思想,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积极推进课堂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效益,实施“差异教育,特色发展,错位竞争”的办学方略,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自2013年以来,学校艺术专业考试本科达线率居全市前列。2013年,吴冲冲同学考取四川大学,实现区内“985”高校零的突破;2014年,达本科线133人;2015年,达本科线138人;2016年,达本科线152人;2017年,达本科线174人,于石金同学中考自主招生到学校就读,高考被“双一流”高校厦门大学录取,低进高出。2018年高考,学校再创辉煌,共有113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11人被“211”“985”和“双一流”高校录取,实现了录取数量和质量的“五连增”;中考成绩稳中有增,其中中考合格率增幅显著,被市教育局点名表扬,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学校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连续五年获得淮安市教育局、清江浦区政府、清江浦区教育局表彰,学校获得淮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1以党建推动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建设
领导层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领导公正廉明,教师才能安心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领导能力过硬,才能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战斗力。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建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公正廉明、能力过硬、思路创新、务实高效的领导队伍。把高质量学校党建贯穿到学校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保障作用,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每位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学校事业发展上来。抓好组织建设。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促进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2打造敬业精业勤业 的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存在与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淮安市第一中学采取有力措施,打造一支“敬业、精业、勤业”的教师队伍。
强化责任、合作和效率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弘扬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实现团队超越;效率意识,“精”上做文章。只有教师苦练内功、精业、巧干,才能实现减负增效。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专业引领与互帮互助作用,确保不同阶段、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科都有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减少教学随意性。通过组内听课评课,实现共同提高。
实施拜师结对,新老教师共同提高。学校高中教师不足,对初中新调入教师、以前职业中学教师、临时聘用人员,不分年龄,进行师徒结对,全程跟踪学习。徒弟天天听课,师傅必须课课精心、课课精彩,手把手,无保留,有效促进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过程管理,激励教师勤于进取。采取备课组整体评价、教师专门评价、学生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的评价,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
联动加强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班主任的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能力,促进教研组、备课组和班级体总体实力的增强,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3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智力水平,而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因此,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更要着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持性、良好的学习情感、顽强的学习意志和期望成功的愿望。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狠抓常规管理。抓行为习惯,维护秩序稳定。抓跑操、课间、住宿、卫生、就餐和同学交往等常规秩序,禁止手机进校园。抓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效。抓学习态度和精神风貌。坚持召开班会、晨会,发挥其教育功能。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跳出教学抓教学,强化“德育出效率”的观念,让德育为智育提供动力。以省级“成志德育”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开展多样化的德育主题活动,将德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