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闯将”张义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通 讯 员 冯攀峰

17年前,时年23岁的张义干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把自己在市政公司端了5年的“铁饭碗”给砸了。彼时,会计专业科班出身的张义,不仅是单位精通财务管理的“少壮派”,还担任着单位团总支书记的职务,被单位确定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

张义坦言,自砸“铁饭碗”,从市政公司辞职下海,根子在于一颗不安分的心,“导火索”则源于亲戚提供的一条创业信息。那是2002年,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集团在广州设立工厂,急需寻找物流、包装及汽车减震器产品供应商。张义的亲戚正好在这家工厂打工,便把消息告诉他:“只要到广州注册一家公司,租个厂房,请几个技术工人,肯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广州之行,张义还真发了一笔小财。“东挪西借筹集50万元,在广州注册了公司,租了一间1000多平方米的铁皮屋,给巴斯夫做配套产品。短短1年时间,我就在淮安市区的淮海花园买了房。”张义回忆说,3年后,他的银行存款一度达到6位数。

问题是,好景不长。与巴斯夫的合作,合同期限只有短短3年。合同到期后,巴斯夫决定不再与张义续签合同,相关业务由巴斯夫自己承担。事业正做得风生水起的张义,傻了眼。

怎么办?转战上海。利用自己在广州3年期间与上海汽车行业接触积攒的人脉资源,张义带上存款直奔上海租房做贸易。结果1年不到,银行存款从曾经的6位数减少到3000元。

上海之行,张义以惨败收场。此后,张义回到淮安,在市区丰登路女人街和金鹰广场租下两个门面,做服装生意,出货进货,既当老板,也当店员,日复一日,勉强维持。其间,不甘心在创业路上就此一蹶不振的张义,还经常往返于淮安与莱芜之间做钢材生意,只是收效甚微。

2009年,张义再三思量,决定重返上海。一个东山再起的机遇,就此迎面而来。“巴斯夫从广州挺进上海,被派往上海的团队成员中,有不少都是当年与我打过交道的老朋友。”有过去的“老关系”帮忙,张义很快拿下巴斯夫上海基地的汽车塑料件生产业务,并迅速回淮,注册成立纽泰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债2700万元,买地、盖厂房、采购设备,只为“背水一战”。

2013年,纽泰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正式投产达效,当年销售额达900万元,可谓“首战告捷”。两年后,张义确立多元化发展思路,将公司主营业务从汽车塑料件拓展至铝合金件、模具开发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精品加工,并成立全资子公司江苏迈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也从淮安延伸到广东东莞、江苏南通和上海,员工也从起初的几十人增加到700多人,年销售额则从起步时的900万元增长至去年的3.3亿元。

去年,张义在上海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发展起一支30多人的研发团队,实施技术攻关,仅去年1年就投入研发资金1287万元,研发新产品30个,获得专利授权33件。

如今,纽泰格科技已成为国内销售的全球20余种品牌汽车相关零部件的最大供应商。“大”到什么程度?“在中国大陆,马路上跑的汽车,不论是宝马、奔驰、捷豹、路虎,还是吉普、广汽、大众、长城,所使用的车灯、防尘罩、减震器等零部件有80%来自纽泰格。”张义自豪地说。

前不久,在商海中展翅翱翔的“闯将”张义,迎来一件喜事:被光荣评选为“2018淮安年度经济人物”。面对荣誉,张义心潮澎湃。他表示,下一步,自己将带领全体员工,借助已建成的几大生产基地,将纽泰格产品打入到更多的汽车车系、车型中去,在汽车零部件市场打好“抢滩战”、扛起“先锋旗”。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