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寻访左宝贵墓

文明城市创建,安排我值日四天。我们单位有两个路段,因为河下竹巷街靠近我们桐园,我选择在那里值日。

河下是很多名人的故里,吴承恩、沈坤、梁红玉……其实我还关注一个人,那就是民族英雄左宝贵。他的事迹和关天培一样,让人听到就会热血沸腾,可惜的是,了解他的人并不多,包括淮安本地人。

左宝贵,山东人,因父母早逝,来到淮安投亲,定居河下罗家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部出师朝鲜,进入平壤,扼守城北玄武门,与日军作战。9月15日,在与日军的激战中牺牲。

左宝贵牺牲的经过十分悲壮惨烈,有文记载:战斗前,看到日军来势汹汹,少数贪生怕死的清军将领主张弃城逃走,左宝贵十分气愤,怒骂道:“你们这些人要是怕死的话可以自行离去,此城就是我的墓冢。”他在玄武门城头指挥战斗的过程中,有人劝其脱去翎顶,免为众矢之的,他说:“我穿朝服,是想要大家知道我身先士卒,这样他们就能前赴后继了,敌人注目我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左宝贵右臂为炮击断,裹创再战,笑对麾下将士说:“这下子真成‘左’宝贵了!”后被炮弹击中前胸,壮烈殉国。

左宝贵捐躯平壤后,尸骨无存,手下将士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靴子,按照其生前遗愿,从平壤护送回淮安。左宝贵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光绪帝给予他太子少保等封号,将其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让其生前立功省份建立专祠,以褒扬忠烈。其家人按照穆斯林葬礼,在自家田宅(河下镇罗家桥街附近),举行遗物下葬仪式,将之前觅得的那一领血衣葬入墓中。后人还在墓地南侧建造“左忠壮公祠”。夫人陶氏及其一子死后亦葬于其墓旁。祠堂后在抗战时期被侵华日军及伪军洗劫并拆毁。

左宝贵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山东、扬州等地均建有墓地,连朝鲜也有专门纪念他的地方,在平壤还有每年9月15日(左公去世的那一天晚上)能看见白马将军的传说。但左宝贵生前的遗愿是要求将自己葬在淮安,说明他对淮安的感情最深。而淮安百姓也同样爱戴他,听说他在朝鲜去世的消息,“全城老幼妇孺,人人掩面恸哭”。直到前两年,还有几个网友寻访到一个一直义务为左宝贵看守墓地的家庭。

我喜欢与淮安有关联的人和事,但左宝贵的事迹却听得不多。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是值得我们景仰和膜拜的,我们不应忘记。因此,这次借着值日的机会,我在网上做了功课,值日结束后,我前去寻访英雄的墓地。

沿着竹巷街从东往西走,过了一座小桥,就走进了老街。老街和新街的界限很明显,有一种突然变窄的感觉,街边偶尔有小店,用的还是一爿一爿的木门,感觉里面应该卖着洋火、洋蜡等杂货。拐个弯,就到了湖嘴大街,说是街,其实都是巷子。两条巷子的交界处有肉铺、蔬菜摊,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都是邻居,一边做生意,一边闲闲地唠嗑。我也遇到了熟人——住在桐园对面的郑大姐,她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告诉我,她在这里租了一个小院当厨房。我看了看院子,除了厨房,其它的屋都空着。我一听说这院子月租金才三百元钱,当下便心想,要出二百元,搬来和郑大姐一起住,在幽静的小巷里看书,写字,在院子里养一株梅花,还要每天走很远的路去上厕所。

郑大姐告诉我再往西走。我怕冬天日头短,赶紧告别郑大姐。

现在进的这条巷子就是罗家桥巷了,小巷里人家住得很密,其中有几户景色很美。一户人家种的几竿修竹从红色的砖墙里探出头来;一户人家养着很大的狼狗,看着一大丛粉紫色的菊花。我看花儿开得又密又美,舍不得走,惹得大狼狗不停地狂吠,主人打开门出来,吆喝开狼狗,允我明年春天来剪几枝带回桐园去插。

到了罗家桥。桥有上百年历史了,石板被踏出的窝痕,泛着浅浅的光泽。这桥的名字与另一个名人有关——罗振玉,他的祖上从浙江迁来淮安后先落户在这里,后来又搬到了南门口。罗振玉在考古界名气很大,我们不久前在河南殷墟博物馆的记录里看到刘鹗和他的名字。多年来,全国一共有五个人被史学界认为对甲骨文的研究和考证有着极大贡献,而这对好朋友占去了其中的两个名额。刘鹗、罗振玉,一个生在淮安,一个长在淮安,都是淮安人的骄傲。

桥旁有一座清真寺,清真寺里住着一位卖牛肉的回民大姐。左宝贵是回民,当年因投亲来到淮安罗家桥巷。我心下一阵激动,虽然大姐不姓左,但淮安回民甚少,大姐大概是左公的亲戚吧。清真寺既然在这里,左公的墓应该也不远了。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