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网红版主”喻文忠

■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通 讯 员 陆群尧 赵芸影

62岁的喻文忠是淮安区淮城街道调委会专职调解员,从事专职人民调解工作已经20年。7年前,老喻感到,传统的调解方式仅限于当事人之间,存在群众知晓度低、影响教育面窄等问题。

上述问题,如何解决?喻文忠有办法。他与“淮安人网”合作,在该网站“淮安城事”栏目开辟专版,通过网络互动化解矛盾纠纷。这一调解矛盾纠纷的新平台,被网民亲切地称为“民间法院”,而作为版主的老喻,也迅速成为“网红”。

2012年3月,海天路开工建设,河北村34户村民因补偿纠纷,在施工现场搭起地棚日夜值守,连续3个月阻挠施工,把施工单位急得团团转。喻文忠从“民间法院”得知这一情况后,带上铺盖卷和方便面直奔工地,救急!

到了施工现场,年近六旬的老喻直接住进地棚。三月“倒春寒”,第二天,老喻便感冒了。附近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的给老喻抱来棉被,有的给老喻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再看老喻,跟没事人一样,挨家挨户找村民做调解工作,帮助村民解开“心结”。经过5个昼夜的调解,调解协议在地棚里达成。随后,村民们自发拆除了地棚。

“网友参与,是我们‘民间法院’调解纠纷常用的‘法宝’。”喻文忠回忆,淮安区大鱼市口西街有两户居民,因道路出行上的事情发生纠纷,争吵23年之久。派出所民警为此出警过数十次,纠纷始终没能“断根”,此事最终被网友反映到“民间法院”。老喻随即邀请“运河之都”“真话”等网友担任特邀调解员,一起参与纠纷调解。“前后花了不到两小时,搞定。”老喻说,事后,他还把矛盾双方签订的调解协议书“晒”在了“民间法院”,做到“协议拿走,事不撒手”,以确保协议内容得到切实履行。

据统计,7年来,喻文忠和他的网上“民间法院”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235例;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淮安区优秀共产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入选“江苏好人榜”。前不久,他还被评为“淮安市十大金牌人民调解员”。

2016年,喻文忠实现两个梦想:“一是经过20年的自学,我终于在60岁之前考取法律资格证书;二是由我发起成立的‘三老普法调解室’社会组织,顺利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

去年,“三老普法调解室”受到司法部表彰,调解室现已吸纳志愿者39名,个个都是说事评理、调纷止争的行家里手,由他们创办的矛盾纠纷调解微信群已达19个。在今年初开展的评选中,“三老普法调解室”还晋升为“淮安市金牌调解室”。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