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朱月娥 杨丹丹
通 讯 员 孙 超 唐胜军
本报讯 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人大代表流动讲习所”,通过开展方针政策宣讲、法律法规学习、社情民意通报、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有力促进了街道人大代表依法、规范、高效履职,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全区16个镇、街道人大代表讲习所共开展讲习60多场次,代表参加宣讲活动80余人次,参加讲习所学习培训人数近4000人次。
提升履职能力的新阵地。代表来自基层,讲习所就设在基层。清江浦区各镇、街道针对代表特点,在镇、村、街道、社区分别开设讲习所,采取集中与分组、全面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干群开展宣讲、学习、培训工作。清江、柳树湾、府前等街道围绕新颁布、新实施的与人大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代表集中学习;浦楼、长西、清江等街道邀请市委讲师团成员走进讲习所宣讲党的十九大及市委第七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市委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意义、方法路径;围绕代表关心的热点问题,闸口、清浦、清河等街道组织召开政情通报会……多轮的学习培训,增强了人大代表和基层干群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及人大业务知识的积累,提高了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依法履职中更加“接地气、讲正气、有底气”。
此外,区人大常委会还开通了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辟了“人大代表学习园地”栏目,代表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电脑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与提升履职能力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技能技巧等方面教育培训,开辟网格课堂,实现了流动培训。
宣导中心工作的新平台。区人大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指导各街道以选区为基础,灵活讲习所设置,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成为服务群众、宣导中心工作的助推器。浦楼街道将人大代表讲习所设在棚户区改造一线,王连兵、王大儒、刘立恒等代表开展了棚户区改造政策的系列宣讲,坚持现场听取诉求、现场监督问题、现场分析情况、现场落实整改,先后召开居民座谈会10场,接待棚户区居民100多人次,梳理转交意见建议10多件,有力促进了棚改工作在阳光下快速推进。聚焦脱贫攻坚工作,和平镇人大在实用菌扶贫产业基地建立扶贫攻坚“讲习所”,采取“菜单和点单”相结合的做法,组织各类专家在基地开展脱贫致富专题讲习,将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指导融入其中,提高了基地员工的劳动技能,吸纳了外地和本地约210名困难群众到基地就业,彰显了扶贫基地的“造血”和“输血”功能。清江、水渡口、长东等街道人大工委结合区人大常委会的“代表进网格,助创文明城”活动,组织人大代表走进居民小区、进入大街小巷、来到市场超市,开展流动讲习、宣讲法律法规、传达方针政策、协助交通指挥、劝阻不文明行为,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助力社会治理的新引擎。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在选民中具有一定的威望和较强的影响力。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各街道先后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社区、选区,开展以小区治理为主题的讲习,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选民诉求与治理症结,组织开展现场咨询和调研,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进行专题评议、现场督查,激发了群众自我管理内在动力,推动小区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解决。淮海、府前、城南等街道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助力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千名代表评庭审、千名代表助执行”活动,把讲习所设在法庭、设在执法一线,组织代表轮流参加旁听庭审、普法宣传、接待案件当事人、协助调处、“一案双评”等活动,有效地化解了一批矛盾,促进了司法公正,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截至目前,区各级代表共旁听庭审20次,参与调解案件16起,化解信访案件7件。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