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大美金湖 一路畅行

■ 郭敏杰 杜松林 邱忠柱

近年来,金湖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行有所乘”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构建了“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旅游公交”城乡客运一体化运作模式,全域打造城区一元、城乡两元公交惠民工程,2018年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达5A级。

金湖全域公交和镇村公交主要做法受到中央、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2017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江苏金湖实现县域全域交通公交化”为题进行了报道;2018年1月23日,淮安市政府在金湖县召开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现场会,推广金湖的经验做法;2018年2月,“金湖县全域交通公交化”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7年度全省道路水路运输行业管理“创新成果”。

科学智慧引领 走进“公营”时代

“点开城客e家APP,可以规划线路,刷码乘车,方便了我们这些乘公交较多出行的人,连公交车的坐标都清晰可见,再不会因为车迟迟不来等得焦躁了。”金湖县居民李女士说。李女士还办了“交通一卡通”,付费能享受优惠,连带零钱都省了。

从“城客e家”、巴士管家到成功实施“一卡通”、手机微信、银联卡等支付方式,智慧公交建设的不断加快,是金湖县全域公共交通发展的缩影。

由过去交通运输部门的“单人舞”变为“集体舞”,金湖县全域公交发展形成了政府行为推进全域镇村公交发展的局面。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会议研究全域公交和镇村公交发展事宜,书记、县长对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全域镇村公交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县政府出台了《金湖县镇村公交发展规划》《金湖县镇村公交专项规划》《关于加快推进镇村公交发展的实施意见》《金湖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

有“输血”也有“造血”。金湖将全域公交和镇村公交经费纳入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对运营亏损的客运企业予以合理补贴。县财政每年释放红利800万元用于公交运营,交投公司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购置80辆新能源公交车更新城市公交,投资700余万元购置36辆适宜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的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客车。政府划拨部分土地给公交公司,建回车场、充电桩站、公交站台、广告站位,让公交公司自主经营,提出以公交养公交理念,为全域公交增加资金保障。

实现“出门有路、停车有站”。做优路桥站场工程,确保全域公交顺畅运行。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先后完成农村公路1300余公里、桥梁80多座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建设任务。2018年投资3.9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项目74个192公里、桥梁32座,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建设完成的优异业绩。先后建成金湖客运站、公交总站、11个镇客运站和210个公交站亭、228个公交站牌、80个充电桩,城西公交站、客运东站建成使用,城区道路全部进行黑色化改造,使客运设施更完善,客运道路更加循环、更加畅通。

聚焦机制创新 释放改革红利

金湖县公交公司驾驶员唐玲慧曾是一名个体民营驾驶员,“车是自己的,自负盈亏,哪天不跑就没收入,很辛苦。”唐玲慧回忆,体制改革后,政府按照第三方评估收购了她的车,还安排她到公交公司就业。“每个月有七八天休息日,公交公司还给我们交了五险一金,收入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2017年9月,金湖县全面推进公交行业机制体制改革,实现从个人民营到国有运营模式的转变,实现镇村公交通达率100%,全县239辆客运班车36条线路全部实现公司化经营、公交化营运,成为全市首家国有企业运营公交线路的县区。

这是一条破冰前行之路。为推进全域公交可持续发展,改变过去个体民营的运营模式僵化、行业管理部门管不到位的现象,金湖印发《致全县经营业户的一封信》,进行广泛宣传,“一对一”做好思想工作,解除车主的后顾之忧。县分管领导、交通运输局局长参与专题调查研究,形成切实可行、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制定全域公交和镇村公交发展改造方案,进一步明确改造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

为推动改革进程的公平公正,金湖县坚持一个政策到边、到底,车辆的价值由第三方评估收购,投入1500多万元收购个体承包车辆160辆,加大惠民安置力度。对带头进行公交化改造的车主,每辆车安排一名驾驶员到公交公司就业,为其缴纳“五险一金”,驾驶员收入比过去提高15%左右。

下好“绣花功夫” 树立“窗口”形象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