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归处□ 陈光伟

不知何时,故乡对我越来越陌生。

每当坐上大巴驶离车站时,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总给我一种疏远的感觉,我和故乡像两位相背而行的故友,就这么无声地走着,回首时,人影疏疏,再也看不见那个熟悉的身影。

芸芸众生,大约所有人都会择一城,终一生。有些人从生到死都没有离开过,故乡是他们生命里的一切。也有人选择出走,离开故乡,奔向远方。从此他乡变故乡,或者远与近气息交织。

四年前,初离家求学之时,只觉得满眼都是新奇。自由的空气,烂漫的青春……一切都无拘无束。周围都是离家的游子,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安稳的窝,没有思乡之愁,没有漂泊之苦。那时,我甚至觉得那些古人在羁旅中书写的苦闷只是“为赋新词”强说的“愁”。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一切早已不合时宜,故乡更像一个随时可以联结的信号。

后来我明白自己错了。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春天,我求学的城市空气里没有漫天的杨花和柳絮。我却总想着运河畔的小城里是否有人穿着校服,正骑着车,心中暗暗发誓:以后要去一个春天有着干净空气的城市。冬天,刷着朋友圈和微博,看着各地的雪景,心里总盘算着故乡何时落下第一片雪。对我来说,故乡下雪,才是冬天抵达的证明。无论是漫天的杨花还是大雪,它们都用最热切的方式提醒我——不忘来处。

年轻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向往,但我无法将求学的地方当作第二故乡,我渴望去往别处。渐渐地,我对故乡有了更加复杂的情感。我不想回去了,那个我做梦都会梦到的地方,不知何时在我的人生路线上成了上一站,成为仿佛会困住我的牢笼,成为我避之不及的噩梦。我听到了它的抽泣。我想逃离,逃离那个呆了二十年的地方,逃离有关它的所有记忆,或许只因它是运河沿线的一座小城,无法安放我日益膨胀的野心与自负。我时常充满了负罪感,我觉得我背叛了家乡。

然而,远方对我始终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叛徒。

当尘埃落定,一切似乎又不一样了。我找到了外地的工作,从签合同的办公室出来,站在公交站台旁,我疲惫无比,那一刻,我非常想回家,故乡的形象渐渐在我眼前清晰起来。那是我面向世界的后盾,那是一间遮风挡雨的屋子,有一个撑伞等我回家的慈母。原来我一直理解错了,我并非背叛了故乡。故乡是我敢于“逃离”的动力,因为它始终站在我身后,它让我知道我并非孑然一身,我的人生自有来处,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认准明天的去向。

我终于释然,故乡仍在运河畔静静地伫立。可是,它也确确实实越来越陌生,那些走过无数次的路,那些去过无数次的店,最后都消失了踪迹,那些悲喜交织的日子,已经无处寻觅。可是,它们将永远驻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无论我去往何方,那些闪烁着光芒的记忆时常会提醒我,我的归处在哪。

(陈光伟,淮安市清江浦区人,95后。爱年轻人所爱。时常觉得世界太深太广,人生无法见之万分之一,阅读是见识世界更多的可能最快捷的方法,常怀好奇,去面对崭新的每一天。)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