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共推共建 绘就同心圆

■通 讯 员 黄永东

融媒体记者 季明稳

淮河,1.7亿淮河儿女的母亲河;淮河生态经济带,5省25市4县的长淮新梦。

一条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淮河儿女;一个梦,让走进新时代的沿淮人民心手相连。

2010年,淮安“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设想拉开了谋划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落地的序幕。此后,从3省5市到3省20市1县,再到5省25市4县,越来越多的沿淮城市加入到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队伍中,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齐心协力。

经年努力,一朝梦圆。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议和城市合作第1次市长会商会召开之际,我们回望来路,从沿淮城市与人民携手筑梦的过往中看到同根同源的深厚情谊,找到了共绘淮河生态经济带美好蓝图的信心与力量。

同根同源一家亲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千百年来,淮河奔流不息,哺育着两岸人民,孕育了璀璨文化,也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的名字——淮河儿女。

从地理位置上看,同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沿淮城市,有着共同的气候特征,在温暖湿润的优良环境中,勤劳善良的沿淮人民通过精耕细作,共同分享着淮河带来的肥沃土壤。淮河,孕育了一颗颗璀璨的淮上明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南北分界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沿淮城市南北兼蓄的独特文化。这里的饮食,既有北方的浓郁厚重,亦有南方的清新淡雅;这里的语言,既有北方的粗犷豪迈,也有南方的轻声慢语;这里的人民,既有北方人的淳朴热情,又有南方人的勤劳灵巧……兼容并蓄的文化,让沿淮人民更加亲密无间。

同饮一河水,命运紧相连。在淮河的滋养下,沿淮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风俗和精神特质,这些正是我们千百年来割舍不断的根基,也正因为这些,才让我们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努力。

“喝着上游水,不忘下游人。”这是记者在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采访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的,从淮河源到淮河尾,沿淮儿女从来都是一家人。在治淮的一次次浪潮中,上游人民顶风冒雨、肩挑手推,用双手筑起了一道道抵御洪水的钢铁长城。面对肆虐的洪水,上游人民舍小家、为大家,含泪放弃自己的家园、舍弃即将收获的庄稼,就是为了能保下游人一方平安。

在共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进程中,沿淮城市和人民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以及共同的精神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两岸人民在抗击水患、治理淮河中凝聚的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更是成为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破解一道道难题的力量源泉。(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