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朱天羽 黄洁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村道两旁种上了绿植,轿车一直开到自家门口。困扰了淮安区顺河镇徐荡村村民几十年的出行难问题,在2016年得到了彻底解决。
“春节,家里宴客,亲戚朋友们都夸村里大变样。”村民李成东说,“这得感谢甘建军书记。”
“村支部书记官不大,但离群众最近。你的心思在不在群众身上,你带着群众发展致富的本领大不大,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当兵期间,曾徒手将受灾群众从废墟里刨出来的甘建军,心里也有一杆秤,重的那头就是徐荡村800多户群众的福祉。
作风实在 敢想敢干
2012年,甘建军从宋集乡调任顺河镇计生服务站站长。那时候,他就养成了有空就到村里转转的习惯,这也让甘建军与这里800多户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谁家的地撂荒了,谁家门前的路不好走,谁家的田跟邻居家有了纠纷,甘建军清清楚楚,也时常帮着村干部一起协调。
2016年,镇党委派遣他兼任徐荡村党总支书记。之后,甘建军带着全村人治理环境,发展经济,将徐荡村从全镇倒数第一带到了第八名的位置。
“不到1年的时间里,我们村总共建了3座桥、2座泵站,修了十几公里的防渗渠,铺了2.5公里的水泥路,改造了老村部,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村民广场,广场上还架起了4盏广场灯,一到晚上,大伙儿都来这里健身,日子美的很。”老党员徐步飞说,甘书记作风实在,咱群众哪里遇了难处,他就往哪里使劲,敢想敢干有闯劲。
从徐荡村到邻村马堡村之间有一段500米长的土路,坑坑洼洼,非常难走,一到阴雨天气,更是泥泞难行。一上任,甘建军便将这条路的硬化工程放到了议事日程里。
“这是一条村庄外部道路,你烦那个神干什么?”村民议事会上,有人直接给他提了意见。
“这条路是咱们村到市经济开发区的必经之路,村里800多户村民,至少有100户村民家里有人在市经济开发区上班,不走这条路,往返得绕行近40公里,走这条路,又不安全。群众修路的呼声很高,这项工作,必须尽快启动。”甘建军的一番话,让所有反对的声音变成了掌声。
2016年底,4米宽的道路正式通行,不仅方便了本村群众,也让周边村数百户村民受益。
整治村容 疏浚河道
“肩头纵有千斤重担,心中也要有诗和远方。” 徐荡村,就是甘建军心里的诗和远方。不忙的时候,他喜欢在村道上、田埂上走一走。走着走着,徐荡村村容整治方案清晰了;走着走着,徐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案出台了;走着走着,甘建军把心中的诗和远方搬到了现实中,搬到了徐荡村村民的身边。
漫步村道,800多户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家前屋后整洁有序,庭院里的农具摆放得整整齐齐。疏浚后的河道,水清树秀。
“过去,塑料袋、饮料瓶漂在沟面上是常事,一到夏天,恶臭阵阵,苍蝇蚊虫满沟飞。如今,疏浚了河道,种上了绿植,水清了,心情也好了。”说到这一年生活环境的变化,村民支中兰话语中满是自豪。
环境整治,牵扯到部分群众的利益。如何平衡关系,如何说服群众,甘建军除了带着村两委班子上门做工作,便是埋头苦干,用行动和成效说话。
夏天,他顶着酷暑恶臭,带头清理河道;雨天,他穿着雨衣雨靴,领着村干部协助环卫人员及时将生活垃圾清运出去;晚上,他和村干部们还巡逻在村道上。
曾经反对河道疏浚的村民徐沛林带头砍了自家的几十棵树,他说:“甘书记的举动,我都看在眼里。村干部都能将自己家影响观瞻的草堆、厕所,该拆的拆,该填的填。我们理应支持,做好自家的工作。”
“不仅物质生活要美,精神生活也要跟得上。”甘建军争取来资金建起了村民健身广场,安上健身器材,架起了广场灯。一到晚上,广场上跳舞的跳舞,健身的健身,散步的散步。每逢重大节庆日,甘建军还会请来理论说唱团,锣鼓一响,政策宣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村美心美生活美美美入心。”村民们感慨,“丝毫不输城里人的生活。”
带农致富 砥砺前行
徐荡村水面多、土地多、外出人员多,近百亩土地撂荒。甘建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鼓励村干部带头承包土地,成立合作社,带着农民致富。村民徐飞民外出打工后,家里6亩田地长期闲置。2016年,他将地包给村干部建起了西瓜大棚,“地里终于长出像样的作物,一年还多了6000多元的收入。”徐飞民算起自己的经济账,乐不可支。
如今,徐荡村流转土地300多亩,发展了海峰稻麦种植合作社、步飞蔬菜种植合作社、丰禾米业、昊琪米业、知恩猪业等十多个种养加工规模大户。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等途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16万元,比过去有了大幅增长。
“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半用于民生工程,另一半留作滚动发展。”甘建军计划继续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村庄环境打造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到投资,发展农家乐、郊区游,带动村民致富。”他还计划南下招商,拜访村里的创业能人,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为家乡做贡献。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