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浩翔
我忘不了那一次在楼道口与那位老人的意外相遇:老人与多年未露面的儿子正在交谈,老人收起往日的脾气,在儿子面前热忱而卑微地掏出皱巴巴的纸币,眼中蓄满了酸楚与无奈……
老人住在我们这个老旧小区的一楼,一个人住,他曾在路边搭过个小棚子,以拾荒为生。曾仔细打量过他一番: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眼球布满血丝。身上穿着印有年份的某中学校服,脚蹬一双棉拖鞋。似乎大家见到他都会避让,极端一点,直接绕道。他却满不在乎。
老人要么不出门,要么四处翻找垃圾箱,箱中杂物倾倒在路面,然后把略有价值的东西“洗劫”一空,留下臭气熏天的杂物,他很少处理干净。刚打扫完卫生的保洁员路过,不满地嘀咕,老人倒占了理似的,有时还会大骂几句。当所谓的“宝贝”堆满楼道时(小棚子被拆了),楼下楼下开始投诉,后来经物管协商,老人只得将杂物暂移屋中,搬弄时他满面透着不服气。
似乎从未有人对他有过好印象,提起他,人们总是摇头。老人常因琐事与邻居争执,总在买菜时,为了几毛钱跟人斗嘴。他的衣服和手上沾满了污渍,所经过的白墙,常会留下黑乎乎的手印。
而我始料未及,这样的外表下,深埋着一颗柔软的心。
那日,我像往常一样经过楼道口回家,隐约听见两人交谈。我停下来——那位老人挡住了我的去路,我当然不愿过多的与他交谈。令人吃惊的是,他身上穿着不知从哪拾来的过时的浅灰衬衫,束在不辨颜色的裤子里,的确是一改平时的邋遢相。立在老人面前的是一位身材挺拔的中年男子,那相似的容貌和同样怪异的言谈方式让我不禁猜到两人的父子关系,而中年男子的冷面孔以及周身透出的时尚气息,又令我有些猜忌。
不知交谈了什么,老人的手在黑色塑料袋中飞快翻找着。接着,老人用沾满污泥的手掏出一沓皱巴巴的纸币,颤巍巍地递到儿子面前。儿子不假思索,一把抓起来,娴熟地数了数,似乎有些失望。老人略提高了音量,带着一丝乞求,用颤抖的声音,挽留儿子:多坐一会儿吧,能不能把孙子带来看看?儿子心不在焉,掏出手机专注地拨弄着,气若游丝地念道,“下次吧”,而后不看老人一眼,儿子径直离去。
仿佛时间定格在了那一刻。
老人孤独地伫立在拐角处,直愣愣地瞪着不远处的白墙。眼角处的泪光在黑暗中格外耀眼,很快,泪水在他布满灰尘的脸上洗刷出两道清晰的痕迹。窗口的光照在他隆重的装束上,也照在那些藏不住的污垢和他深深藏起来的眼神上。
我静静凝视着那双因常年劳作而布满老茧的手,老树皮一般的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划,倔强而悲怆。
那一刻,我的心中除了不解和震撼,更多了一份敬意。一位拾荒的老人,可以为琐事而争执,又可以为儿子的不屑而包容……他是一个真实的人!
是的,在人群中,他是一位邋遢的拾荒者,而在儿子面前,他是内心柔软的父亲。
(作者系淮安市开明中学初二学生)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