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北京北路80号

 

  北京北路80号,淮阴工专的校址,我的母校。母校没多少引以为豪的地方,偏远,荒芜,简陋,没有百年老校的底蕴。两栋筒子楼,一男一女,一个大食堂,楼上楼下,一个院墙,红砖裸露,一个操场,尘土飞扬。一栋图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教学楼,仅此而已,还有就是紧紧包围校园的那片麦田。就因为这片麦子,不知惹来多少风波。常有附近老农到学校告状,因为一些恋爱中的学生又把麦田踩踏了。就这样一个地方,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那是我人生中的转折,没有这三年时光,我永远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

  阔别母校二十七载,所有往事化为追忆。常从校门口过,看着熟悉的校园却不曾走进。那么多年过去已没几个相识的面孔,仍是凝望,只是凝望。

  回望走过的路,一路收获的是什么?老师曾经的教诲犹在耳畔,面对内心的追问却茫然无知。为什么我总在逃避?

  想起几年前的一个论证会上,偶遇曾经的老师。那时老师刚分配,成为我们最为年轻的教员,现在已是专家教授。面对老师的邀请,我却是默然无语。

  安静的午后来到淮安,想到校园心底有着莫名的相思。去看看吧,了一个心结。从入住的酒店沿淮海北路、健康西路、大治西路、再到北京北路,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无数次走过,现在再来重温。来到学校,进门便是自强路——以前校园内的路都没有名字。

  迎面一栋椅子状高楼,似一个巨人端坐。这是主教学楼,在原来操场上后建。右侧是明德楼,以前没有这一栋楼。楼前的玉兰花开得正盛,白的紫的都有,满满铺展开来,像一个手舞足蹈的人。再向前行,左边是图书馆,前面围挡起来装修,似乎找不出多少从前的影子。图书馆东侧新建了“玉兰艺术馆”,这里也是设计艺术学院的展厅,以前没这个学院,也是后来新建,墙上贴一张海报,“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成果展”。

  图书馆对面是原来的回字楼,现在名为品学楼,那是曾经校园内条件最好的综合楼,回字型的长廊环绕,墙角青松挺拔,翠竹摇曳,高大的水杉下连绵起伏的二月兰在怒放,一片紫色花海让我想到薰衣草的故乡。

  穿过品学楼下的回廊再向北,来到怀恩亭,亭前一池碧水飘满白玉兰的花瓣。站在亭前静立,想师恩难忘,我何以回报。再向东北行,曾经上课的教室现在改为敏学楼,一条过街天桥将工专与职大相连。

  校医室前,高大的香樟枝头鸟雀在鸣叫,细碎的李花在开,紫薇在发芽,那一个紫藤长廊簇拥在鲜花与绿荫环绕之中。过主教学楼右转,一树桃花开得花团锦簇。宿舍楼后两排高大水杉犹在,曾经的麦田已成为操场。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上,有许多学生在踢球、跑步、放风筝。曾经的筒子楼,红砖裸露的围墙早已无影无踪。食堂还在,又新建了几处,林林总总像一个街市。

  天光渐暗,昏黄的街灯亮起。走进安静的图书馆,做一会编外的学子。这是我离开校园后第一次走进图书馆,学子们正在专注阅读。走在一长排书籍前,想着曾经的虚度,感慨万千,如果再回到校园我一定用心苦读。

  走出校园,老旧的校门依旧,只是淮阴工专换成了淮阴工学院,地址由北京北路80号变为北京北路89号。而我心中那个80号永远新鲜如初。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