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 永 顾仕权
记 者 郭敏杰
金湖工业从“制造”到“智造”,靠的是人才。“人才是流动的。”县委书记张志勇说,今后要建立更多人才交流发展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这些人才可以自由交流,飞到金湖来发展。
近年来,金湖县坚持以人才强企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强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金湖模式”, 连续五年位列全市人才工作综合考评第一方阵,两度蝉联“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称号。
以优先发展为导向,构建人才强企新格局
“这是我近年发明的射频导纳料位仪、工业无线测控系统,已获得国家专利,项目被列为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被认定为‘国家高新科技产品’ ”在苏仪集团无线物联网项目部,龙霄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在企业最新研发成果。
近年来,金湖县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强县特别是人才强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金湖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修订完善《金湖县人才强县强镇强企实施意见》,将人才重点工作细化到年度、分解到单位、明确到个人,实行课题化设计、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标准化验收。
在全市率先设立“3个1”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即1000万元高层次人才引进经费、100万元“科技镇长团”活动经费、100万元人才办工作经费。在此基础上设立了3000万元“荷都俊才”创投基金,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以产业需求为核心,探索人才引育新模式
“你别小看智利在互联网上订购50个平方米膜,虽然是60万元小订单,但是他们在产品作性价比分析,如果从美国、日本进口50平方米这样的膜要100万元以上。”淮安科润膜材料有限总经理杨大伟拿着一张看似塑料薄片的离子膜对记者说。
目前,全世界掌握膜技术的不超过5家,国内技术成熟的仅科润膜一家。在金湖县委主要领导的协调下,聘请了厦门大学教授、国内膜材料研究领域专家董全峰教授到淮安科润膜担任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县人才办组织专家对科润膜部分项目进行评审后,从3000万元“荷都俊才”创投基金中,以无息入股的形式为科润膜提供100万元资金。如今公司攻克了国外垄断多年的膜技术难关,产品进入了批量生产。
(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