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娟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是民生的根本,是长治久安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很多地方提出了富民“加速度”“动车速度”的口号,淮安市也积极坚持富民优先发展导向,倾力民生增福祉,可见各省市地方为实现民生富足安康的梦想所做的努力。“如何探寻富民长久之道”是摆在桌面上的问题。淮安应该用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用更加广阔的胸怀博采众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长久“富民强淮”之道。
一、增强危机意识,抢抓发展机遇
近年来淮安富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群众口袋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但相较于高水平全面小康要求,我市群众富裕度仍然不高,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居民收入结构也不够合理,经营净收入占比低,财产净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还比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市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还相对滞后,全社会创业致富的效应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不足为惧,思想和观念上的落后才是真正问题,不断增强危机感,才能做到发展有为。
淮安要抓住机遇谋发展。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六大支撑行动;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聚焦富民33条政策意见、116项重点工作,这些都为我们推进富民增收下达了任务书、提供了路线图。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认真解放思想,研究好、用好、用足政策,真抓实干,不辱使命。
二、增强超前意识,寻求优势发展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淮安在发展战略的研究上坚持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适度超前,依据自身的优势,寻求突破。紧扣产业发展这个根本支撑,全力加快经济转型步伐。紧扣创业增收这个最大潜力,充分释放创富致富能量。紧扣城乡统筹这个关键环节,着力做优富民载体平台。紧扣公共服务这个隐性财富,全面提升共建共享水平。紧扣脱贫攻坚这个艰巨任务,不断拉长富民小康短板。
三、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创新是灵魂,时间是生命,效率是速度。淮安必须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上解放思想,在思想上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在体制上要敢于改革创新,根据现实需要,允许做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鼓励尝试新的模式,只要是有利于富民的举措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同时,多开便民绿色通道提高办事的效率,做到当日事当日了。
四、增强人本意识,做好富民安民
民生连着民心,富民方能安民。淮安市锚定“富民坐标”,加快富民步伐,人人为“富民”,人人可“利民”。首先,将富民责任压得更实,建立健全富民责任体系,强化市县区主体责任、乡镇直接责任、村居具体责任,层层传递压力、逐级压实任务,形成富民重担众人挑的工作格局。其次,把富民服务做得更优,将服务做到位,把难题解决好,将工作做到点子上,将功夫下到关键处。再者,把富民督考抓得更紧,尽快建立健全的富民评估机制,富民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党员干部抓富民、促增收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后,把富民合力聚得更强。实现富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汇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协同效应。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