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2年11月,中央成立全国扫盲工作委员会,并于次年发出《关于扫盲标准、扫盲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1952年12月24日,中共淮阴地委、淮阴专署制订《淮阴专区1952年重点推行速成识字法及冬学运动计划》,有计划地在一个乡(或村)、二条街中首先扫除文盲,以获得系统的扫盲经验。在随后的“一五”计划中,提出了扫盲的具体意见,本区各县市均成立了“扫盲协会”,并组织本区师范的小教轮训班853名学员组成“扫盲大队”,分赴各县协助扫盲。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地区扫盲工作一直在持续有效进行中。
这一时期,淮安涌现出许多扫盲模范或扫盲先进。1951年,宿迁县的张敬武全身心投入扫盲工作中。1952年,他作为扫盲优秀代表到淮阴专区参加扫盲工作奖模大会,并于1953年,选为来龙区扫盲中心校长,此后5年,他走遍该区十余个乡,帮助成百上千的青壮年劳力、干部、工人脱盲。
我市研究周恩来的历史专家秦九凤,1955年,他还在上小学,践行学校布置的“一个寒假,包教百字”活动——一个寒假,教会他嫂子认识百字,没出一字差错,被评为“扫盲模范”。
1989年,盱眙县文教局成人教育办公室主任蔡庚生,凭着磨劲、拼劲和后劲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扫盲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组织编写的《农民文化科学知识读本》,寓扫盲、科技、文化于一体,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在一代代扫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市扫盲工作多次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