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董 蔚 叶顺亮
龚建军 李万友
记 者 黄育举
日前,全球第一批“智能无热斑光伏组件”在洪泽区新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规模化量产。“智能无热斑光伏组件”的问世,不仅彻底解决了光伏系统长期存在的热斑高温隐患,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而且降低了组件间的失配损失,保证了组件在各种遮挡情况下的最高输出功率。
近年来,洪泽区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激活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截至目前,洪泽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2%。
新产品,让企业生机勃勃
龙头企业领跑行业发展。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公司是国内气缸套三巨头之一,拥有两个省级技术中心,是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每年开发新产品五六十个,先后参与了两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
“气缸套产品是传统产品,市场需求‘蛋糕’大,行业门槛低,竞争异常残酷;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领跑市场。” 公司董事长王明泉介绍,“去年我们在产品结构中融入了国际领先的网纹技术和渗陶技术,产品在油耗、排放量上率先达到国Ⅳ排放标准,废品率降为零。国内市场全覆盖。”
中小企业争做单打冠军。洪泽联合化纤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纺织企业,长期与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紧密合作,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开发的“细旦多孔”弹性纤维,广泛应用在织布业、织袜业、包覆纱业等行业,成为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产品远销亚美欧地区。
“近年来,我们研发投入超过3000万元,一直致力于开发和制造高品质的化纤产品,就是要在化纤细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做单打冠军。公司总经理王健康介绍,“今年,28条生产线人歇机不歇,24小时满负荷生产,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新技术,让企业提质增效
几年来,由十几名研究生组成的研发团队,相继完成熔盐炉烟气预热回收装置整改、蜜胺尾气余热锅炉整改、小苏打装置建设等六个科研任务,实现综合利用资源最优化、生产清洁化,在节能降耗层面为企业年增效9800万元。
“以前氨气压缩机每年都要坏两三次,检修周期达半个月左右,生产线达不到满负荷工作,浪费原料,也增加成本。(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