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倩雯
庄子曾曰:“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舟是许多文人墨客心灵的栖息之所,他们以楫为笔,以水为纸,以情为墨,抒写了一篇篇千古绝唱。
舟驶于水上,毫无羁绊的它任由潇洒的性情牵引方向。
月高举,夜已深。他翻身而起,举头望月,心中一动,便踏上了行舟。这么晚他要上哪里去?微乱的发随着夜风的吹拂而飘动,他欣赏着月夜之景。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雪与大地相拥,皎洁的月光倾洒在绒绒的雪上,透出银光。舟跟随着水中那优美的线条向前,向前。渐渐的,天际升起了一抹亮色,灰蒙蒙的雾气向两边消散,越来越近了,已能看到一间木屋,门紧紧掩着。他眉角舒平,嘴角微勾,内心喜悦与满足。就要靠上岸了,忽的,舟停住了,调转了方向,按照原路返回。本以为会面露失望之色,他却云淡风轻地望着远方。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爽朗一笑:“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舟本就是自由的,他只是顺其自然,遵从了本心。这是舟的方向,也是心的方向。
舟无所依持,行止无根,却接纳了无数漂泊之士,承载着其留下的悲叹。
水流,舟行,而他独自半卧于舟中,看着水流回旋,激起水花,再落入无限宁静中。轻轻晃了晃手中的酒壶,再次举起,昂着头,大口饮着,嘴角溢出酒香。他微眯着眼,慵懒地舒展身子,隐约见着一只找不着队伍的大雁,在远处徘徊。再看,又好似没有,只有他孤身一人。蓦地,白袖底垂荡着水波,只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一低吟没入水中,漾起了波纹。
舟与舟的相逢总伴随着人与人的相遇。
这琵琶仙乐从何处传来?悠扬婉转,动人心弦。只见一名身着素裙的女子掀帘而入,怀里抱着琵琶半遮着脸。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下,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了。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她平生的哀叹。对面坐着一位同样不得志的诗人,他摇着头,神情黯然。他似是在同情琵琶女的经历,又或是想到了自己的坎坷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禁落下眼泪,湿透了青衫。
在生命的行舟中,有的人随心而走,有的人漂泊无依,有的人邂逅安慰,各不相同的他们都饱含着对生命认真的理解。
舟还在行走,你我也都在舟中。
(作者系清江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