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含辛/文 吴之如/图
23岁大学毕业生李文星误入传销、溺水死亡事件发生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天津政法委为此动员政法干警“决战20天”,要在天津彻底清除非法传销。此时,李文星的同乡、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生郭超的尸体被发现,同样因误入传销致死。
两条青春勃发的生命刚开始航程就折断桅杆,听到这样的新闻,第一感觉就是“揪心”——不仅李文星、郭超本人寒窗十几载未及施展包袱就去世让人惋惜,其父母亲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又将是怎样的痛苦?天津市横扫非法传销组织深得人心,问题是针对求职者的陷阱委实不止非法传销组织一种。
这些年,每年都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寻找工作,今年更高达795万。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因为就业难,大学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工作,快速便捷的网络成为他们搜求岗位信息的首选。网络成为一个海量的人才市场,肯定也会被不法分子盯上,目前已经曝光的“工作骗局”就有:网上发布虚假招工信息,收取“报名费”“手续费”“体检费”,严重的还会实施人身侵犯等违法犯罪活动,传销组织也“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构建“传销窝点”,发布“高薪”构建“陷阱”,诱人入其毂中。
李文星、郭超付出生命的代价提醒我们,针对就业的诈骗已经到了何等猖獗的地步。提醒毕业生们以及所有需要求职的人们防范诈骗,小心就业陷阱,是必要的。然而,诈骗者往往熟谙求职者心理,设计的招聘骗局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社会守望者要设法扎紧篱笆,为求职者们营造干净的职业市场,不要让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掉进“陷阱”。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