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王从梅
本报讯 近年来,市发改委有效探索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工作方法、途径,2017年该委累计派出稽察督查组14个,出动稽察督查人员67人(次),累计稽察督查项目61个,查出各类问题273个,为促进政策措施落实、有效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强化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出台《淮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淮安市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和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及《淮安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工作细则(试行)》等规章制度,明确项目重点稽察督查范围、方式、流程等,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提供扎实依据。
建立综合联动协同监管机制。由发改部门与政府督查部门牵头,联合财政、审计、建设、监察等综合监管部门,建立部门横向联动监管,最大程度地减少多头监管和重复监管现象;注重职能互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业务优势,通过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把监督贯穿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批、招标投标等全过程,真正形成监管合力。
创新项目监管方式。推动项目监管信息化,充分利用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实行在线监管。通过电子监管平台,实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提高投资监管效率。实现线上线下稽察相结合,提高项目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解决投资项目监管范围过窄、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效率不高等问题,努力实现项目监管全覆盖。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针对目前我市稽察工作存在县区级机构不健全、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和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多次举办市重大项目稽察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全市项目稽察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咨询机构等部门的联系,聘请工程建设、项目咨询、审计、财务、法律等方面专家,成立专家库,借助外界力量提高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水平。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