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陈师镇尊师重教结出硕果

 

  ■ 姜浩 房成东

  本报讯 “要不是有政府的帮助,我可能就辍学去打工了。我一定珍惜机会,到学校后,努力学习,争取毕业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回报家乡,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贫困学生。”8月17日,陈师镇召开新入学大学生座谈会,以35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江南大学的该镇陈师村陈中组贫困大学生焦梦君从该镇镇长吴正超手中接过1000元助学金和助学大礼包后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地说道。

  据了解,去年陈师镇有68名学子考取一、二类本科院校,今年截止到目前,已有82名学子陆续收到来自南京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等一、二类本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纷至沓来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圆了该镇广大学子的高校梦,更是该镇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支持教育,传承尊师重教优良传统所取得的硕果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镇党委书记左鹏表示。一直以来,陈师镇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把尊师重教、兴学育才作为强镇之基,将打造教育品牌、培养本土人才、积蓄后发优势作为长远目标,形成了政府加大投入教育力度、学校积极改善教学质量、优秀老师扎根基层施教、人民群众普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学子尤其是寒门学子自强自立、奋发成才,近年来,陈师镇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帮助解决农村学子上学难的问题,在全镇建立党员干部和热心企业家帮扶困难学生机制。2010年以来,党员干部共帮扶困难学生230名,其中37名考取国内重点大学;金叶制衣、广盛集团、顺兴面粉等企业也积极与困难学生结对,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2016年,跨河村贫困大学生王璐考取高校后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在陈师镇党委政府积极牵线下,广盛集团董事长盛保权与王璐结成长期帮扶对子,每年资助5000元,帮助王璐完成大学学业。

  该镇每年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走访、慰问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活动,给他们带去物质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鼓励。近年来,还持续召开新入学大学生座谈会,为考取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发放助学礼包,仅今年就投入10万余元,并对7名贫困大学生每人发放了1000元助学金,还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助学贷款。

  陈师镇高度重视社区教育中心建设,2016年投入10余万元对原高庄小学校舍进行改造,添置图书等设施设备,并创建成江苏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该社区教育中心成了居民学习娱乐的理想场所,中心经常邀请退休老教师对社区居民举办文明礼仪、道德信仰等讲座,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该镇积极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和质量,投入200余万元实施“校安”工程,对全镇校舍进行维修、扩建。同时,组织开展教师外出学习、业务培训等活动,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陈师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县农村小学前列,在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尤为骄人的成绩。“在农村小学搞科学教育资源缺乏又无经验可借鉴,条件十分困难,带学生活动、训练、竞赛全都要占用休息时间,为做教案通宵熬夜是很平常的事。”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刘华表示,虽然苦和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开展机器人制作等科技活动项目,不仅能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照顾、缺少亲子活动项目等实际问题,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师风化雨,桃李芳菲。在近两年时间里,陈师镇有数十名小学生先后获得了省、市机器人比赛的100多个奖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王彬,一直到五年级仍和许多留守儿童一样,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但自从参加校机器人研究所活动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仅学习进步了,在家还帮助老人做家务。“老师不仅鼓励我喜欢上制作机器人,平时还经常关心我,让我改变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我真的特别感谢老师。”荣获市“美德少年”称号的王彬如是说。今年7月,陈师镇再传捷报,该镇的张新宇同学又获得了全国灭火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实现了苏北地区小学生机器人灭火项目在全国大赛上奖牌零的突破。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