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龙
本报讯 买了车,小区却没地方可停;出去购物吃饭,转来转去却找不到一个停车位……停车问题,逐渐成为很多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甚至引发“行车难”“管理难”等城市管理“并发症”。
日前,淮安区政协举办重点提案办理现场见面会,就刘凤洪、尹春明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涂永生委员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缓解老城区道路拥堵和停车难的建议》,以及高作满委员提出的《多管齐下,整治交通乱象》的提案办理,进行专门协商。城管局、公安局、人防办、住建局等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对3件重点提案的承办情况作了汇报。
据介绍,淮安区目前共有各类车辆近12万辆,其中小型汽车保有量7万多辆,并以每年近8000辆的速度增长,日均增长量约20辆。而由于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滞后,目前仅有几处小型停车场,老住宅楼和住宅区大多没设车房和停车场。由于停车位紧张,致使该区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乱停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车辆及行人的正常通行。
为此,刘凤洪、尹春明委员呼吁政府高度重视停车场建设,涂永生委员建议充分利用小区、商场等地下空间增设地下停车位,高作满委员建议在部分路段增设临时停车泊位。今年4月,相关部门采纳委员意见,经过调研论证,决定继续挖掘老城区停车资源。
公安分局负责人介绍,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停车资源,该局结合主城区停车场少、道路资源有限、商业网点密集的现状,按照“能停则停,应堵则堵,疏堵结合”的原则,在府学路、梁红玉路等路段规划临时停车泊位5000多处,供群众停车。
同时,笔者在周恩来纪念馆南边的了望台看到停车场建设进展较快,硬化工程已经结束,设有车位74个,不久将投入使用。位于红军小学的停车场,规划停车泊位140个,正在建设之中。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