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淮阴
本报讯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淮阴区民政局努力完善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在构建“生态淮阴”中做到“六个突出”。
突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以区政府办名义出台《关于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困境儿童养育费、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的通知》,适时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困境儿童养育费、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落实好低保制度,加强临时救助,采取政府救助与慈善、捐赠等社会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因病因灾致贫家庭救助的力度。加强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突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加大敬老院公办民营建设力度。如袁集、棉花庄等乡镇整合敬老院良好的环境和现有资源,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走公办民营新路子,提高敬老院的床位使用率。二是继续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管理,12月底前完成44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完成城乡社区覆盖率100%。在原有的22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积极培育连锁经营模式,如营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入社会组织来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问题,做大、做强品牌。三是继续加强老龄工作。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各基层老年协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敬老文明号”、“敬老节”和“敬老月”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为老服务阵地作用。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
突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一是认真做好村(社区)级组织换届选举总结工作。及时总结分析淮阴区第十一届村委会和第六届居委会换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下一届村(社区)级组织换届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同时,配合相关部门指导各村(社区)严格落实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强化基层组织依法自治。二是深化“三社联动”工作。进一步加强营北社区、机关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进一步加大社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建立社会组织孵化机制,积极发挥营北社区在“三社联动”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淮阴模式”在全省生根发芽。三是强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年底前,该局将在双和、星光、西坝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推广营北社区国家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做法,让社区居民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突出优化专项服务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继续推行“三服务五保障”制度,确保遗体火化率100%;全面推行生态葬法,提高已建生态墓绿化率,加强骨灰入墓管理。二是全面完成淮阴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库录入工作任务。积极建立台账,做好成果完善以及验收准备工作。淮阴区编制了《淮阴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2015-2020年)》及《淮阴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进一步保护地名文化。三是规范婚姻、收养登记工作。建立与卫计委等部门联动长效机制,化解家庭矛盾,降低离婚率。
突出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该局将围绕重点建设项目,狠抓落实,加大攻坚力度,有序推进以下重点项目:一是目前在建的普锐明汽车零部件项目。该局根据产业政策要求,立足招商引资,做大特色产业。普锐明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正常生产,产销两旺。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加大生产销售力度,力争今年销售收入达到7000万元;加大工作统筹力度,争取二期工程早日开工,为企业上市做好相关准备。二是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项目。该局将主动协调区发改委、国土、规划等部门,完善相关手续,稳步推进淮阴区公益性城乡公墓建设,力争2018年全面开工建设。
突出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一是深化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切实做好转业士官安置工作。依据转业士官档案量化积分,实行阳光安置,确保转业士官安置率达100%。二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医疗结算服务,及时发放医疗补助资金等。三是结合全省双拥模范区五年冠创建目标,实施军地互办实事30件,做细、做实3年工作台账,全面做好各项迎检工作,精心安排八一、烈士公祭日等重大节日期间活动和走访慰问工作,确保通过省、市级验收,不断巩固和发展双拥成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