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海洋 杨明
“三秋”是全市农机化生产工作的关键节点,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440万亩,盱眙、金湖等地杂交稻于日前开始收割,粳稻预计10月20日陆续成熟,11月初预计开始大面积机收。为保障“三秋”生产顺利进行,全市农机部门突出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扎实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
一是优化服务,确保组织管理到位。市县农机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水稻抢收及时,小麦种植有序,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利用推广到位。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400余人次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场院,指导农机手对作业机具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和保养,累计保养维修各类农机具2万余台,有效保证了农机具以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投入秋季作业。积极协调农机企业、经销商,备足备好农机零配件,开展送机、送配件下乡服务。注重加强与石油部门的联系沟通,增加1万吨用油计划,开展农机“双优”加油卡10%充值优惠活动,设立专用加油站和农机加油绿色通道,确保作业机具 “吃饱喝足”。
二是提前谋划,科学调度抢收机具。全市主要交通路口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提前落实联合收割机1.5万台、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还田机1万台套以上、小麦机械化复式种植机具超过6000台套,为秋收秋种提供机具保障。充分利用“平安农机通”信息平台,及时为机手和农户提供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订单作业、代耕代收、联耕联种服务,推动秋季农机跨区作业向机械播种、秸秆机械化还田等领域扩展,提高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机具组织调度,推动机具合理流动和高效作业,确保做到秋粮成熟一亩、收获一亩,土地腾茬一块、播种一块,实现秋粮颗粒归仓,越冬作物适时播种。
三是注重实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围绕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抓住农机装备使用高峰,大力推进小麦种植机械化、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在推进小麦机械化种植方面,紧紧抓住三麦“播量”以及播后“镇压”、“洇水”等生产管理关键环节,集成使用秸秆还田和小麦机条播以及秋播后镇压技术,加大小麦机械化条播、施肥等多环节作业装备和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着力强化化肥深施和精少量播种技术集成,指导每个县区规划新建2-3个3000亩以上小麦机械化连片种植示范区、示范片。在推进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方面,积极整合各级农机发展专项、市级“4+1”现代农业引导项目、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中央全程社会化试点项目、农工部扶贫项目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等资金,全市新推广高效植保机械278台,新建成60吨以上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45个,工作中坚持科学布局、环保高效,坚持推广成熟稳定的机具,坚持注重探索推广一套成熟的农机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农机推广和项目资金效益。
四是抓好监管,强化作业安全管控。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积极推动各地农机、安监、交巡警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加强对农机作业现场、机具停放及转移场所等安全隐患突出区域的监控,合理引导跨区作业农机按规定线路有序流动,严厉打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非法载人、擅自改装农机具等违法行为,确保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大力推行免费实地检验、送检上门、农机政策性保险等安全惠民措施,为秋收秋种顺利推进提供安全保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