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杨焕新
“这是用钛合金材料生产出来的小型剪刀,广泛用于眼科、美容科方面的医疗器材,所以做工不仅要求精致,还要精准”。指着手里约七八厘米长的小型剪刀,淮安中林东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华为我们介绍,“我们前两年购买了3台数控加工设备,每台都在20多万元,全程电脑操控,精准度很高,决不能有半丝误差”。
初见李清华,给人以沉稳、踏实、温和的感觉。今年55岁的李清华是金湖县戴楼镇牌楼村一组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附近的一家小型农具厂上班,工资不高,可也衣食无忧,但他感觉日子太过于平凡,于是在1994年背着背包乘着大巴来到苏州打工,凭着一手钳工的技术很快找到了一家以生产医疗器械为主的企业,“在苏州打工几年也学到了一些经验和技术,对产品的生产到研发到销售也有了一定的了解,2003年我又到宿迁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上班,专门搞医疗器械的产品研发”。李清华为我们介绍着打工的经历。“在外打工,背井离乡,远离家人,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回家一趟,四处漂泊,真的很累,其酸楚只有自己知道,有一次下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想我为什么不能回家创业呢?于是那一刻我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有梦想才有动力。2007年在小集村11联组租用了农户的3间民房,招了3个工人,投资10万元购买了2台车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他一边研发产品,一边跑销售,可尽管信心满满,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销路总是不如人意,每年除去房租、工人工资,没赚到多少钱。但他不气馁,借助公道的价格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小作坊也越来越大,租用的300平方米的厂房已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2013年他把企业从离县城偏远的小集村搬到了金湖县经济开发区,在创业过程中他没有激进求大,而是稳扎稳打,把利润再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上,“几年来没有向银行借过一分钱的贷款”。2016年他将企业搬到了镇工业集中区,租用了1700平方米的厂房,取得了医疗器械生产备案证,开始从生产半成品,到生产成品,企业规模也有了扩大,总投资达到了300万元,销售200万元,生产设备增加到50台。“我们的医疗器械在国家食药总局网站都有备案资料,一般都有医药公司来采购,销路很好,我们招聘的工人除去几个技术人员外全是本村的人员,工资每月都在4000元左右,最高的年工资在60000元”。李清华介绍说。
“我们现在的产品达到了1000多种,主要是眼科所需要的镊子、剪刀,还有其他的医疗设备的零部件”。李清华指着放在桌上的产品。“我们对新进的员工都进行培训一年,毕竟老员工日积月累的经验,新员工是达不到那种境界的”。
“我主要是做的比较早,也有10多年的经验,一大批医药公司还是很信赖我们的产品的,信誉度比较好,我们的原材料都是采用优质的钛合金,钛合金产品主要是无磁性、耐腐蚀、不生锈。白锈钢材料都是采用的进口材料,虽然价格贵点,但是我们可以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李清华说。“如果使用低劣的原材料,检测部门通过光谱分析仪,很容易就能分析出来,所以我们的产品都是以高质量来赢得市场青睐,每年还有一部分产品出口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
返乡创业成就事业。李清华从梦想到实现梦想虽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他的企业还不是有很大的规模,但从他的自信满满我们相信他一定会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达到理想的彼岸。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