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育改革时期,“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品质高中”既是时代呼唤、百姓期待,也是实践需要、理性自觉。近年来,我校秉承“以人为本、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践行“上善若水、柔性载物”的管理思想,弘扬“奉献·进取”涟中精神,坚持“精心育人、精致教学、精细管理”的“三精”教育策略,教育生态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考连续取得突破性佳绩,获得“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校园”、“淮安市教育教学质量特等奖”等荣誉称号。未来我校将继续走好以提高质量、彰显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之路,坚守教育理想,努力建设高品质高中。
柔性文化引领学校品质:践行“上善若水、柔性载物”的管理思想,培植学校品质文化。
培植高品质学校文化是建设高品质学校的前提和根基。我校始终秉承“上善若水”的文化理念,践行“柔性载物”的管理思想,将“柔性文化”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建设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长的生态环境,以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引领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具体包括:
一是以目标愿景为追求,构建“人文·规范”的制度文化。以科学完善的管理条例为基础,形成依靠成员自觉遵守,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培植高品质的制度文化。二是以培养提升为手段,创造“奉献·进取”的教师文化。加强师德建设、搭建发展平台、构建高效课堂、宣传优师名师。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进取意识和主动追求的创优动力,培植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三是以成长发展为目标,创建“励学·担当”的学生文化。组建富有特色的主题社团、开展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培育核心素养,培植高品质的教学文化。四是以团结拼搏为导向,打造“和谐·共进”的团队文化。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培植高品质的管理文化。
精心教育造就精英人才:立足“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育人观,提升学生生活品质。
高品质高中应当努力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它们在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同时,要能够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我校立足“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育人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精品”意识,在坚守与创新中形成了“精心育人、精致教学、精细管理”的“三精”教育特色,努力为学生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是实施以终身发展为目标的“精心育人”工程,不断优化成才环境。以“终身发展”为目标追求,着力加强理想、信念、爱心和毅力教育,形成了包括学科德育、人生指导、德育实践、课程基地四大德育工程。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设道德讲堂,提升学生道德修养;邀请省市道德模范、专家学者等,为学生作主旨演讲和规划指导;组织包含读书节、戏剧节、科技节在内的多类实践活动,追求“终身受益”的教育长效。学生社团多次在省市科技、文化、艺术类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实现为升学服务与为终身发展服务相统一。
二是实施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精致教学”工程,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执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设了国学、科普、演讲等课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本着“彰显师生生命活力”的核心理念,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落实“交流、合作、展示”的“三环”教学模式,达到“形动、心动、神动”的“3D”课堂效果,让课堂“游弋着快乐之鱼、荡漾着智慧之波、涌动着创新之泉”,“把每个40分钟都上成优质课、精品课”,实现课堂效果最大化。
三是实施以导学励学为重点的“精细管理”工程,着力提升培养成效。精心布局自然景点和文化景观,打造一流的省级国学课程基地,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挥课程基地的育人功能,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有机融合的“精品校园”作为高品质物质文化的典范。校园内刻有校训的圆石、印有儒道名言的文化墙、教室有励志的格言警句,每一处布局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思想和关爱。精细落实导师跟踪,营造竞学氛围,开展励学活动,宣传表彰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学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高中生,深受知名高校的青睐,得到社会百姓的称赞。
优良氛围成就优秀教师:坚持“成就每一位教师”的教师发展观,提升教师队伍品质。
高品质学校应当拥有高品质队伍,我校大力营造教师优良成长氛围,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教育、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奉献进取的高品质教师队伍
一是坚持反思性提升策略,培养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实施基于反思的教师提升策略,组织教师对每一堂课、每一份教学案、每一次考试等各个环节,进行事后的反思,在总结中提升,在反思中进步,整理编印了《‘高效课堂’百师谈》、《优秀教学反思集》等校本教材。
二是建立课题性引领策略,激励科学严谨的钻研精神。学校搭建全校老师参与的教学研究平台,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广“一师一课题”的微课题研究,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内容和突出问题,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形成更多教学改革新成果。近几年,有近百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位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教研成果丰硕。
三是丰富发展性培养策略,搭建快速成长的优质平台。外联省内名校结对共建;组建“核心备课组”和“名师工作室”,推出高质量的教学案和导学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实施“薪火相传”工程,落实“老宝马”带出“小奔驰”的“传帮带”策略;开展青年教师“优课评比”,在竞争和交流中促进专业提升;开设“名师讲坛”,传播名师思想,培养名师骨干,为一线教师创设交流互动园地。积极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近几年,多位教师获得省市县“优秀教师”表彰,多位中青年教师在省市优课比赛和基本功竞赛中获一、二等奖,优良的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培养方式,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得到发展。
团队精神保障品质管理:营造“精诚团结、和谐共进”的发展环境,提升团队管理品质。
一所高品质的学校离不开既科学又艺术的高品质管理,高品质管理要具备制度化、民主化、人性化的基础要素,应该是文化治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这样的管理要求管理者:
一要具备发现美好的眼睛。经常不断地发现教师和学生之美。校长室对教职工的感人事迹和优异表现予以表彰和宣传,举办年度“最美教师”、“巾帼教师”评选表彰;开设“师德大讲坛”,宣传为学校争得荣誉和作出贡献的教职工,激发教师创优积极性;举办“美德少年”、“优秀学生”橱窗展,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二要具备踏足一线的腿脚。经常不断地走进办公室和教室。每位校长牵头负责高三学科组和班级工作,主持学科教研活动、优生培训会和考试分析会等;常态化落实预约听课和推门听课,校长每周至少到高三听课3节,中层干部每周至少到高三推门听课2节;每年跟踪培养2位一线青年教师,做好“勤勉务实·奉献进取”的榜样。
三要具备感知冷暖的心灵。做好“暖心工程”,在教师生日送上短信祝福,在办公室配备微波炉;做好“关爱工程”,关爱困难职工家庭、关心青年教师和外地教师、慰问重大疾病教师;做好“健康工程”,保障教工餐饮质量,配备健身室和活动室。做好“快乐工程”。定期举办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和元旦晚会等文娱活动。着力营造“精诚团结、和谐共进”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团队管理品质。
新的改革发展时期,我们将始终坚守教育理想,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担当的优秀高中生,进而达到学校自身的完善,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品质高中。
江苏省涟水中学校长 孙辉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