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费欣宇
“危险肯定是有的,但这就是工作,”当了11年排爆警察,稳妥处置了疑似爆炸物以及废旧炮弹230余枚的淮安市巡特警支队二大队副队长邓欢说。
然而,整整8年,邓欢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个排爆警察。“结婚时说彼此要‘知根知底’,他没做到,”妻子丁磊对此有些嗔怨。直到2015年,邓欢荣获第三届“江苏最美警察”提名奖被广泛报道时,丁磊才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与“死神”近在咫尺。
在妻子得知自己真实工作后不久,邓欢便遇到自己最危险的一次排爆经历。2015年4月6日,市区北门桥水利改造施工点发现一枚废旧炮弹,正当邓欢与助手徒手挖掘时,航弹引信部位开始冒气泡,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我立即让同事全部退到安全地带,脱掉笨重的排爆服,一枚重约50公斤的航弹,就这样一点一点挖了出来,整个过程用了4个多小时。”“每次排爆前,我都要用手机和排爆组拍一张‘全家福’,因为每一次排爆,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邓欢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作为一名排爆人员,邓欢累计参与处置涉爆类警情50余起,妥善处置疑似爆炸物、废旧炮弹180余枚。
“这五年,最切身体会的就是我们的装备越来越好了,”邓欢向记者举例道,作为主排爆手,原先自己的排爆服防护能力有限,而且体现科技含量的辅助功能基本为零。现在可就完全不同了,新的排爆服和电影《拆弹专家》里的是同款,价值50多万,各种辅助功能一应俱全,防护能力大大提升。“而且我们还配备有全国领先的排爆机器人、无人机、电子望远镜,等等,与爆炸物直接接触的次数大为减少。所以,排爆工作虽然依旧危险,但相比以前安全了很多。”
“除了更安全,时间也相对宽裕了不少,”邓欢说,随着我市信息化指挥中心的搭建和视频联网工程的逐渐完善,大量以前靠人力走访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通过视频资料就可以解决,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多陪他吃几次饭,偶尔出来逛个街。我只希望孩子能够理解我,以爸爸是一位人民警察而骄傲。”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