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4 23:51:53掌上淮安热: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看淮安“缝补”瓷器的锔瓷人

  清江浦区文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而在这古朴典雅的建筑群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文庙古玩城——银锭、玉镯、蓝花瓷、铜钱等成千上百种古玩陈列在这里的柜台或门前摊位上,有卖有买,交易频繁。在这些古玩中,残缺、破损者不在少数,如不加以修复,其收藏价值会大打折扣,特别是瓷器。至于这修复瓷器的行当,自古以来有个名字唤作“锔瓷”。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瓷。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看淮安“缝补”瓷器的锔瓷人

  锔瓷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简而言之,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锔起来的修复技术。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据考证,自唐代起民间就有这门手艺,如今这种技艺传承了上千年。在物资匮乏的农耕时代,锔瓷是一种很常见的手艺,但是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了。但是53岁的戴马宁,却是其中不多的传承者,依旧在坚守着那一份文化的传承。

  用金刚钻做出精细活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有些从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瓷器非常珍贵,如果因为破损而弃之太可惜。所以能把这些破损的瓷器修复完整是我一直来的梦想。”53岁的戴马宁说道。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戴马宁曾在10年前到山东拜师学习研究锔瓷技艺。

  说起锔瓷,戴师傅说这可是一门细活儿,没有耐心的人很难坚持学下去。他称锔瓷的第一步就是捧瓷、找碴、对缝,然后用捻绳把合缝的瓷碗、瓷瓶或瓷罐捆起来,做到严丝合缝。据说,过去学这一项捧瓷技术至少要用一年时间。第二步是定位点记,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张合位置和位点,来定位锔钉数量和位置。第三步就是打孔,打孔必须用金刚钻,金刚钻是长约10公分的铁钻杆,金刚钻的作用是钻孔,打孔也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一是手要拿得稳,对的准,不能打穿,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第四步就是做钉,锔钉与订书针形状相似,形状酷似倒“八”字,做的时候要把钉子拉成弓形,用小锤子轻轻敲进去。

  戴师傅告诉记者,锔钉的制作至关重要的,它体现手艺人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无论什么钉子,它的原材料必须选用铜金属,并经过煅烧融化而成。”戴马宁说道,锔钉的大小,得根据器物的大小以及破损程度来计算,数量上一般是讲究的,必须是单数,一般9个钉针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得修复后的器具盛水不易漏,且还给器物本身增添了几分韵味。所有这些完成后,戴师傅称还没完,最后还得用鸡蛋清和火山灰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和钉子腐烂掉,最后还要打磨抛光,才算完成整道工艺流程。

  是技艺更是美好传承

  锔瓷技艺对于中国瓷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对于戴马宁来说,锔瓷的意义不仅仅如此。“来找我得人带的物件多是家中前辈留下的,它们未必是值钱的物件,但是蕴含着今人得怀念之情。”看着人们捧着修复好的瓷器时那激动的眼神和感谢的话语,戴师傅总是感觉心里自豪温暖的。

  在接收修补的器物中也有破损太多无法修复的,但在戴师傅看来,这些“废物”也是非常可爱的,他琢磨着用自己的手艺,让它们继续发挥价值。比如一个明代的青花瓷碗底,经他处理就变成了一个项链的挂件。戴师傅的古玩柜里陈列着很多锔好的物件,有明代的桃花美人碗、明清的粥罐、帽筒、青花瓷罐、毛泽东主席石膏像等几百种。

  “这是康熙时期的青花寿字罐,三百多年了,虽残犹美,现在被我修复了,好像它重新又活过来了。“戴马宁回忆自己小时候很多邻居家都有类似的罐子,罐子里装着爆米花,孩子们用小手从里面抓一把爆米花放在嘴里大嚼,吃着可香呢。戴师傅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通过网上寄来的锔瓷的物件像雪片般飞来,有的客户不放心,还会亲自带着破损的瓷器从千里之外赶来,他做的业务几乎遍布全国,这让醉心于锯瓷手艺的他非常欣慰。

  “目前在淮安真正会锔瓷手艺的人已寥寥无几,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戴马宁说道。

  全媒体记者 潘晓晔 通讯员 王大春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