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 10:15:48掌上淮安热:

走近张太明和他的“火红”人生:“中国好人”的大爱至诚

  本月初,7月份“中国好人榜”评选结果公布,“龙虾大王”张太明有了新名号——“中国好人”。

  张太明入选“中国好人榜”的事迹是:“龙虾大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助贫困学生重返校园。短短十余字,却道出了张太明多年来的坚守与执着,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大爱至诚。

走近张太明和他的“火红”人生:“中国好人”的大爱至诚

  “是荣誉,更是动力。”荣誉面前,为人低调的张太明没有豪言壮语,在他看来,多年行善助人的坚守不会因获得国家至高荣誉而停止,与永无止境的创业路一样,奉献同样没有终点。

  无私,用梦想照亮他人

  凭借着太明蒜泥龙虾的口碑,张太明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钱也越赚越多。此时的张太明对富裕有了新的理解:“一个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也正因如此,张太明的助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帮助那些有能力、有梦想的人,成就梦想;另一种是帮助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人,摆脱困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太明授的“渔”不是捕捞技术,而是养殖技术。多年来,在张太明的指导帮助下,众多贫困农户通过从事龙虾养殖、贩运及深加工等,实现了脱贫致富。没有良种,他在兴化、启东等地建立水产品育种基地,与当地育种专家合作培育优良品种,优先供给贫困农户;没钱买虾苗或饲料,他自掏腰包帮着垫付;没有养殖经验,他花钱组织大家到外地参观学习……在张太明的家乡银涂镇,众多低收入户在他的带动下靠水产养殖摆脱了贫困。

  湖滨村就是典型。该村拥有5000多亩水面,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缺乏技术,当地渔民收入增长缓慢。于是,张太明让该村480多户渔民加入他的合作社,带领大家规模化养殖龙虾、甲鱼。从虾苗、甲鱼苗的订购到养殖上市,他都全程参与。他还利用从事餐饮业的优势,以高于市场价直接从渔民手中收购产品,减少中间环节,让渔民得到实惠。

  “跟着太明养龙虾,保准脱贫致富。”在银涂镇及周边乡镇,这句话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银涂镇五星村村民何在荣对此深信不疑。

  何在荣过去跟着张太明从事养殖和龙虾贩运工作。看到何在荣积极上进,2013年,张太明开始鼓励支持他单干。筹资金、找项目,在张太明的帮助下,何在荣承包了500亩水面,成立了在荣水产养殖家庭农场,搞起了生态龙虾、螃蟹养殖。

  “一季龙虾就卖了200多万,下一季的螃蟹产量、价格比这个还高。”何在荣的生意一年更比一年好,张太明的脸上也写满骄傲。“比我自己挣钱还高兴。”张太明说。

  执着,走在扶贫济困路上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对于那些因特殊情况致贫的困难群体,张太明的原则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一帮就是18年。

  2000年,张太明在镇上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龙虾店。此时的他,并不富裕。用他的话讲,只有那些迫于生计的人才会开家小店糊口。就是在刚能养家糊口的阶段,张太明开始了他好人善行的另一种人生。

  当年,由于自然灾害以及国家退养还湖等政策的影响,以打渔为生的渔民收入受到影响。看着身边的人为生计发愁,张太明决定为大家做点事——把困难家庭的渔民招到店里打工,帮着解决生活问题。从此,“面向贫困农民家庭、面向下岗职工”成为“太明渔村”用工不成文的规定。多年来,张太明依托酒店、养殖基地先后解决1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其中180多人是贫困家庭的农民渔民和下岗困难职工,单工资这一项,每年就为贫困家庭增加收入600多万元。

  随着产业越做越大,张太明能做的事也越来越多。捐助困难学生读书、救助重大疾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18年来,他资助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和公益事业的资金累计超过300万元。“能帮就帮一些。”张太明还是那句话,不感人,却踏实。

  彭明慧、纪韵是张太明目前仍在捐助的学生。8月17日,跟着张太明,记者见到了一个孩子和一名家长。见面时,彭明慧的爷爷哭了,因为见到了一直在默默帮助他们的好心人;张晨笑了,因为她考上了金湖县实验中学,她可以当面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张叔叔。

  感人的另一幕出现在银涂镇敬老院。听到张太明来了,老人们不顾大雨来看他,“太明啊,要不是你送的空调,这个夏天真没法过”“太明啊,你给我们买的音响效果很好”……

  老人们把张太明的好记得清清楚楚。2012年严冬的一天,张太明到银涂镇敬老院看望老人,细心的他发现,敬老院没有取暖设备,冬天特别冷。于是,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就拿出20万元,给敬老院的每一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张太明用于向全县敬老院献爱心的资金累计超过100万元。

  今年考上高中的孤儿王国荣、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唐悦、身患重病的镇农电站职工张荣高、北京看病时偶遇的病友何海……在那些张太明曾经帮助的人们心中,张太明无愧“中国好人”。

  担当,扛起造福一方责任

  说起助人行善的初衷,张太明说,或许是因为疾病对自己的困扰,让他特别能体谅别人的不易,就想着能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渐渐的,当助人成为一种习惯,他发现,这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而且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参与公益事业是张太明履行责任的又一种方式,村里修路他出钱,村部修整他出钱,学校建设他捐款。“钱没了再挣,但花一定要花得有意义。”这是张太明的金钱观。

  2008年,张太明开始挂钩帮扶原涂沟镇涂沟村、湖滨村、金宝村,原银集镇复连村和原塔集镇团结村。此后,这些村的大事小事他都放在心上。张太明先后出资91万多元,用于5个村的公益事业。他为村部改善了办公条件,为村民修了路、建了篮球场,还为渔民安装了自来水。湖滨村居住在朝阳闸附近的100多户渔民,由于过去以捕捞为生,生活困难,加上居住偏僻,一直没有安装过自来水。张太明了解情况后,主动出资5万元给渔民安装了自来水。在他的帮扶下,5个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提起张太明,无不竖起大拇指。

  在张太明的公益事业清单中,环保、卫生、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一样也不落。2008年,原涂沟镇举办第一届文艺作品艺术展,他第一个捐款。镇小学经费紧张,他捐款万元为学生购买体育用品。2015年盛夏,金湖县城区近500名环卫工人顶着烈日工作在一线,看着心疼的张太明拿出6万元,购买了3卡车496箱莲藕汁送到环卫工人手里。

  多年来,张太明扶贫济困、回报社会的事迹在金湖县广泛流传,他也因此先后荣获“金湖好人”“淮安好人”等荣誉。

  看着满墙的荣誉,记者想起了那首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好人好梦》。张太明说,他也喜欢那句“就让我默默地真心为你,一切在无言中”。

  融媒体记者 季明稳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