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3 10:49:32掌上淮安热:

淮安这样擦亮“生态水城”名片

  完成里运河、古运河、古淮河、盐河等主要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水景观提升;“五位一体”改革成为全国水利行业唯一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入选全国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创建城市……近年来,我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特有的水生态禀赋优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源头治水,取得了积极成效,创成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走出了一条既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又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水城建设之路。

  构建规范高效的水管理体系。率先提出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三长一体”同步实施机制,创新实行“双总河长”领导机制,首创“一河长两助理”协调推进机制,探索实践骨干河道综合治理与乡村河道管护“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机制等,全市已累计落实河(湖)长7176名,实现区域内河湖“全覆盖”。2018年,全市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河近6万次,交办问题14000余件,累计拆除违章房屋6.6万平方米、拆除非法货场码头230户78.8万平方米,清除违章种植110万平方米,清理圈围养殖34.9万平方米。强力开展打击洪泽湖非法采砂“利剑”行动,淮安境内453条采砂船全部拆解完毕,洪泽湖“全面禁、彻底禁”的禁采目标成功实现。

  建设碧水畅流的水生态环境。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的理念思路,更加注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依托河湖长制管理,启动实施“两年打造100条样本河道”行动,目前已完成62条。创新设立县区水质交界断面,严格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主城区控源截污工程,基本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8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3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于三类水占比排全省第六位,整治黑臭水体17条、累计22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专项整治行动,全市登记198个入河排污口,对非法设置的入河排污口进行分类处置,完成省长江办交办的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构筑保障有力的水安全防线。水利投资保持积极态势,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入江水道治理、分淮入沂整治、里运河防洪控制、中小河流整治等工程相继实施,构筑起“流域、区域、城市相协调”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全力打造“淮水、洪泽湖蓄水供给为主,江水、中小水库补充为辅,节水与开源齐抓,建设与调度并重”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不断强化饮用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各县区“双水源”供水格局基本构建,安全用水、保障用水基础更为扎实。

  建立集约高效的水节约机制。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先后创成省级节水型社会、国家节水型城市。全面形成化工、造纸、电力、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制药等九大重点行业特色节水模式,累计形成节水能力1.16亿立方米。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完成6个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市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已达405万亩,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攀升。

  打造魅力彰显的水文化特色。大力弘扬传承水文化,先后创成9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围绕“一河一湖一园一线”,建成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西游记文化体验园、里运河文化长廊等数十个水文化项目;依托各类载体建设水情教育基地,编制淮安市水情教育读本,公布淮安水利遗产名录,出版水利图书,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淮安独特水文化。

  融媒体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刘明爱

  融媒体编辑 李昱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