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22:10:43掌上淮安热:

村民人均收入18500元,大福村“福”从何而来?

  8月27日下午,大福村中央的村民广场上,炎炎烈日炙烤着地面,而在一旁的“法制教育”长廊下,二十多位村民正在悠然地摇着扇子、打着扑克牌,欢声笑语在廊檐下回荡。曾经的大福村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落后的后进村,不仅布满了泥泞的道路,而且到处都是砖瓦盖成的老民房;如今,这里变得整齐美观,一座座联排小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特色果园飘香四方,村民人均收入更是从5000元攀升至18500元。“省文明村”、“市生态村”、“区五星村”,各种奖状摆满了村委办公楼的一面墙,它们都诉说着这座小村蓬勃发展的过程。

  2008年,大福村村委制定了“三点合一”的发展模式,即农民集中居住点、高效农业示范点、创业点。经过村委和村民们的十年奋斗,大福村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致富道路,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村民人均收入18500元,大福村“福”从何而来?

  完善基础设施 让村民们居有其所

  大福村位于淮阴区淮高镇,面积1.9平方公里,有村民485户。进入大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三层小楼,每户门前都带着几十平米的小院。大福村书记胡海荣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十年,对于初到此处看见的景象,他还历历在目:“十年前,村民们住的全是自建的砖瓦房,家门口连条水泥路都没有,大家还用着公共厕所,生活条件可以说非常差。当时我们定下了第一个目标,一定要尽快改善村民的居住问题。”

  为居民们拆老房、建新房,一开始很容易操作,但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土地不够用。2010年,借着建设用地城乡挂钩政策的契机,大福村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造。在小村的中央,原本有一条废河和几个洼塘,不仅水质很差,还给村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面对重重难题,大福村委创造性地提出“填河造地”,如此一来,不仅建筑用地够了,还不会占用耕地。经过一番大干,大福村多出了200多亩土地,顺利建起一幢又一幢小别墅,500多户村民陆续搬入了新家。此外,大福村还特别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通水电、铺公路、装路灯、建广场,大大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

  耄耋之年的万学同老人是大福村的老书记,他在这里工作了半辈子,亲身体会了发展带来的变化。在他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开阔的客厅、温馨的卧室,老两口喜欢在院子里赏赏花,或者在二楼看看电视,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教人羡慕不已。

  推广高效农业 让小村摆脱“看天吃饭”

  早期的大福村,村民们生活靠的是“一麦一稻”,即每年一季小麦、一季水稻。这样的种植模式可谓看天吃饭,一旦收成不好,生活就立刻变得困难起来;即使收成不错,也很难为村民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对此,大福村规划了三片高效农业示范点,分别种植葡萄、水蜜桃、梨子等多种水果。仅仅数年,这些果园的价值便体现出来,不仅每年对外销出上千吨高品质水果,还解决了150多个村民的就业。

  “淮高镇每年6月都会举办采摘文化节,我们大福村的水果可以算远近闻名了,在展会上就吸引了不少下游商家。”胡海荣告诉记者,到了采摘旺季,来大福存采摘的游客,每年不下10万人次,葡萄、桃子、草莓、石榴供不应求,采摘场面之火爆,谁见了都热血沸腾。此外大福村还建起了上千亩连片的蔬菜大棚,不仅成立了生产合作社,还引进了新品种,使得农产品畅销各地。

  在大福村的西南角有一座“文艺葡萄园”,它的主人叫文建军。当胡海荣带着记者前去参观时,文建军正在带着孩子们采摘葡萄,阳光从叶子间洒在晶莹的“阳光玫瑰”上,她剪着葡萄枝,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文建军告诉记者,自己初来之时,村里的设施还不完善,眼看葡萄就要成熟了,园子前的泥地却被雨水冲烂了,让货车无法通行,“我当时急得到处找人帮忙,村里了解到我的困难后,立刻开始铺路,只用了不到一星期,就铺成了100米的水泥路。”后来,“文艺葡萄园”的产品顺利上市,这一家人也收获了在大福村的第一桶金。

  引进创业资金 让集体收入翻倍增长

  除了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大福村的集体收入也连续翻番。2017年,大福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50万元,而在十年前,这一数字还只有20万。如此快速的增长,得益于大福村积极引入创业资金、改变传统农业模式。2010年,大福村在没有占用一寸农田的前提下,规划了350亩创业点,此后的几年里,共引进了12家中小企业,建设起标准化厂房52000平方米。

  据胡海荣介绍,入驻大福村的企业有包装厂、锅炉制造厂、家具制造厂等,业务类型十分多样。“这些企业每年为我们村贡献30万左右的集体收入,还带动了300多人就业,可以说是大福村经济的顶梁柱。”回想起当为了引进创业自己而初东奔西跑的经历,胡海荣感慨不已,“还记得2012年引进的第一家企业是个锅炉制造厂,当时各方面配套都没有跟上,我们生怕人家跑了,就想尽办法提供好服务。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的村企关系都特别好。”

  大福村“三点合一”的发展模式,为这座小村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提升,无论是居民集中居住点、高效农业示范点,还是创业点,都是以改善村民生活为最终目的,这群勤劳的人们一直用双手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我已经在大福村工作了十年,见证了它崛起的过程,我有信心,未来的大福村会更富裕、更美丽。”在大福村委办公楼的大厅里,一个巨大的沙盘呈现出这座小村的全貌,村书记胡海荣看着这幅图景,眼中闪烁出期待的亮光。

  全媒体记者 朱昭卓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