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千年古镇 绵绣红窑!2019年中国·红窑云锦文化艺术节开幕啦!

  柳树摇曳,白鹅竞水,水车翻转,油菜花香……5月1日,2019年中国·红窑云锦文化艺术节现场,不同口音的游客汇聚于此,沉浸在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美景之中。

  暖春五月,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苏北平原的涟水红窑,一派盎然生机,村民们喜迎八方来客。

  红窑镇因窑得名,境内三里墩西汉古墓、卧佛矶古刹等名胜古迹,诠释着这座苏北古镇曾经的厚重历史。金鸡坨生态农庄、云锦产业园、“楚汉风韵”仿古街等现代产业,诠释着这座苏北古镇如今的欣欣向荣。

  金鸡坨,一个耳熟能详的地方。金鸡报晓,昂首挺立,犹如这块乡土蓄势待发的跨越发展。“五一”期间的金鸡坨,彩旗猎猎,歌声飘扬。进入“坨”内,绿树成荫,林下鸡鹅成群,一个声响打破平静,这群鸡鹅便展翅飞翔,一个筋斗就能飞出几十米远;湖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时有水鸟飞过,惊起一串旖旎波光。

  民宿度假、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果园采摘,这个2018年9月份开始运营的生态农庄,占地3000亩,建有景观长廊、土灶台、磨盘广场、儿童动物园、垂钓中心、农耕文化体验馆、民俗馆、农业公园等景点,如今已成为国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园区。

  在这里,老人们找到了安放乡愁的村居,年轻人找到了乡土乡味的记忆,孩子们还能体验农耕,感悟祖辈的不易,留下欢声和童趣。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首《木兰辞》让我们对织女的织布场景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手工织造场景,在红窑云锦产业园里,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有“寸锦寸金”之称,被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云锦正是红窑这片热土孕育的一块艺术瑰宝。

  红窑人民始终致力传承弘扬云锦这一至善至臻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对云锦产业园区功能、品牌进行完善与提升。

  2000年成功复制清乾隆年间两件龙袍;2007年为新加坡制作26.32平方米的释迦摩尼出生图成为世界之最; 2008年与中国红学会合作,利用 “天衣无缝”专有技术,历时10年,纯手工织造长128米、宽1米的“红楼梦全景图”……红窑云锦产业园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云锦织造基地,现有生产车间2万平方米,云锦织机380多台套,织工600余人,年生产云锦1.5万多平米,品种多达400余种,远销新加坡、荷兰、日本、瑞典等国家,年销售额超亿元。

  “当前,全镇上下正积极围绕‘大美红窑、锦绣红窑’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全力做好云锦、金鸡坨、现代农业、特色古镇等多篇文章,弘扬‘云锦之都、古韵今辉、金鸡福地、红色热土’的品牌效应,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红窑镇党委书记吉海说,相信通过本次云锦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红窑镇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关注、喜爱,红窑云锦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在红窑大地上描绘出艺术之花盛开的多彩画卷,必将书写下文化强镇建设的隽永篇章。

  融媒体记者 刘华 王昊 杨尚

  融媒体编辑 胡凌轩

  通讯员 周双宁 喻敏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