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3 14:08:33掌上淮安热:

15岁抗日小英雄王元甲、和平年代烈士黄帅……这些泾口烈士故事,你都知道吗?

  在淮安市淮安区行政区划调整中,撤销车桥镇、泾口镇,设立新的车桥镇。原泾口镇的涧河南岸有一座泾口烈士陵园。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两排挺拔的松柏,纪念碑上写着四个金色大字——“浩气长存”。泾口烈士陵园虽然面积不大,但也庄严肃穆,令人顿生景仰追念之情。这里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元甲、在川藏线牺牲的武警战士黄帅等23位烈士的长眠之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清明节前,让我们重新翻开历史,重温涧河之畔的英雄故事。

15岁抗日小英雄王元甲、和平年代烈士黄帅……这些泾口烈士故事,你都知道吗?

  车桥镇泾口烈士陵园

  一个15岁的小英雄,他是淮安“王二小”

  15岁的花样年华,正是爱做梦和充满无限希望的年龄。许多人在这个年纪上,还都是未谙世事的孩子,沐浴着家庭和社会的关爱。然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却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泾口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一位牺牲时年仅15岁的革命烈士,他就是为宣传抗日英勇献身的小英雄王元甲。

  车桥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尹晓亭告诉记者,王元甲烈士在当地人中名气很大,可谓妇孺皆知。小英雄王元甲的名字,在当地已经成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

  “王元甲烈士生于1928年,出生贫苦的王元甲从小给人当伙计,十分向往进步思想。”尹晓亭缓缓道出王元甲的英雄事迹。1943年5月9日这天,王元甲在流均镇石桥头阵庄遇到新四军淮宝支队政治处宣传干事程特青。程特青和王元甲一起吃了午饭,给他讲抗日道理。越听越入迷的王元甲连饭都忘了吃,恳求程干事留下他当新四军。程特青鼓励他长大了再当新四军,还说留在泾口圩子里同样可以做抗日工作。王元甲当即要求派发任务。程特青手里正好有《告伪军同胞书》和《告敌占区人民书》两种宣传标语,就问王元甲敢不敢在圩子里贴标语,王元甲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回圩子的时候,因为要趟水过河,王元甲怕湿了标语,就把标语裹好揣进鞋里,并举过头顶。后来过哨卡时,王元甲机智地把两只鞋子合起来拿在手里,骗过了伪军哨兵。然而,王元甲举着鞋子过河时,标语鲜艳的颜色还是引起了一位当时正在岸边种地的伪保丁的怀疑。半夜里,王元甲趁着夜深人静,把宣传标语贴到了圩子里最显眼的墙上。第二天天亮后,日寇和伪军发现了新四军的标语,慌做一团。敌人挨家挨户地搜查,折腾了三天。后来,由于那个看到了王元甲举着标语过河的伪保丁告密,王元甲被敌人抓住了。日寇对王元甲使尽了手段,又是严刑拷打,又是威逼利诱,结果王元甲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气急败坏的敌人枪杀了小英雄,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他身下的土地。

  “王元甲烈士是我们当地的英雄,我们小时候读王二小的故事,都感觉到似曾相识”。尹晓亭告诉记者。

  据了解,泾口烈士陵园最初就是是王元甲墓所在地。尹晓亭介绍说,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对泾口烈士陵园的保护,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打扫陵园卫生,如今扩建工作也已经提上日程。

  贵清村、王荣乡:他们的名字被深深铭记

  泾口烈士陵园里,安息着23位革命烈士。陈贵清、王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牺牲后,当地人民用他们的名字命名村名、乡名,把他们的名字深深镌刻在心里。

  陈贵清,泾口当地人,牺牲时57岁。陈贵清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积极发动群众,带领地方武装打击敌人,威名远播。1947年12月16日,陈贵清因为叛徒的出卖而被捕,被押送到敌据点车桥镇。为了让他投降,敌人软硬皆施,先以重金利诱,被严词拒绝后又施严刑,踩杠子、烙铁烫……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都使遍了。陈贵清昏死过去多次,但每次醒来都痛斥敌人,宁死不屈。恼羞成怒的敌人竟然用石灰煮粥强行灌下,将陈贵清活活折磨致死。

  王荣也是泾口的一名共产党员。1944年1月的一天,盘踞在泾口的日寇、伪军集中了所有兵力,分路突袭地方抗日武装。当时38岁的王荣任宥城乡抗日联防队队长,面对敌人的进攻指挥若定。他部署安排了一部分队员掩护群众突围,自己则身先士卒地带领其他队员阻击敌人,不幸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心脏,壮烈牺牲。

  尹晓亭告诉记者,车桥镇当地有一个贵清村,也有过一个王荣乡。从当年亲历了革命年代的耄耋老者到生于红旗下的新一代,人们把烈士的名字和事迹代代相传,从未遗忘。

  和平年代的烈士黄帅:英雄之名永留昆仑山

  提起烈士,人们大多会想起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和平年代里,也有人为了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宝贵的生命。

  走进泾口烈士陵园,在入口的显眼处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用苍劲有力的字体写着一竖排金色大字——“泾口革命烈士名录”,长长的名单最后,写着“黄帅”两个字。据尹晓亭介绍,这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96年11月。无论是对于这座烈士陵园,还是对于那份泾口革命烈士名录,“黄帅”都是一个相对崭新的名字,因为英雄牺牲的时间是2002年。

  2002年1月1日起,生前担任武警交通第八支队一中队汽车班班长的黄帅,在新藏公路上执行上级下达的养护保通任务。4月25日,黄帅作为副驾驶员与战友驾驶14号车随部队向阿里开进。当天下午,黄帅就出现了恶心、胸闷、头痛等高原反应症状,为了不耽误执行任务,黄帅硬是忍着,没和任何人说。26日,主驾驶王庆亚因高原反应已无法开车,黄帅的高原反应也比较强烈,但他硬撑着接过了方向盘。27日,经过随队医生的诊疗,黄帅的病情稍有起色,就又回到了驾驶室。部队行至海拔6700多米的界山达阪时,风雪弥漫,气温下降到了零下20多℃,所有官兵都出现了剧烈的高原反应。黄帅不顾自身安危,在稍稍休息后,坚持协助随队医生救护反应特别严重的战友。28日至29日,黄帅被随队医生发现肺部出现病变,但他仍然要求随队开车,被支队首长强行替换下来接受治疗。30日中午1时20分,病情突然恶化的黄帅不幸牺牲,年仅26岁。

  “大伙都有高原反应,我能行,不能拖累大家!”接近生命的最后时刻,黄帅留下了这样一句朴素却感人至深的话语。他把接受治疗的时间让给了生病的战友,自己带病坚持工作直至光荣牺牲,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批准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在泾口烈士陵园里,黄帅的安眠之地很容易找到,因为他有一块独一无二的墓碑,是其家人所立。墓碑上,黄帅的遗容身穿军装,面带笑容。墓碑前,明显有着刚刚祭扫过的痕迹。“黄帅的家人年年都来。”尹晓亭叹息着说,黄帅的牺牲对其家人来说是难以言表的痛,更反衬出英雄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面对生死危机,黄帅心里想的是战友,是任务。了解他越多,你就会知道英雄在关键时刻的抉择不是一时冲动。他是平时团结同志,充满爱心。他先后为“希望工程”“武警春蕾女童班”、见义勇为基金等多种社会公益事业捐款上千元,而他自己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他舍小家顾大家,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入伍八年回家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80天。2001年底,他利用春节之机回家完婚,谁知竟成了父母和新婚妻子的最后诀别。他廉洁无私,不怕吃苦,常常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高风亮节的情操。黄帅殉职后,他生前所在部队作出了向黄帅学习的决定。他不仅是泾口人民的骄傲,也是全淮安人民的骄傲。

  融媒体记者 刘权 傅停停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