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9 15:46:26掌上淮安热:

一个小渔村的“万种风情”

  “每天中晚至少4桌饭,忙不过来。”快下午2点了,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张福河村的村民刘言清夫妇这才送走了食客吃上中饭,“有游客,也有专门来吃湖鲜的。虽然现在禁渔期吃不到湖里捕的,但我们之前就把湖里野鱼放到自家的塘口里存着,口味一样鲜。”2:30,村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股东化勇的手机响了起来,是镇里的电话,说区里的一家旅行社第二天要来村里考察旅游线路,“我们村的名气现在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这样的生意,旅行社不想放过。”3:00,62岁的村民孙永钢被同村的后生张亮亮电话催促着,从自家承包的内塘里打捞出几十斤鱼,“张亮亮是我们村里的电商大户,每年的销售额两三百万元,这不,上海的客户在微信上下了订单,急着要。”

一个小渔村的“万种风情”

  4月1日下午,记者在洪泽区西顺河镇张福河村里看到,虽然眼下是洪泽湖的禁渔期,这里的村民们却依然过着“靠湖吃湖”的快活日子。

  张福河由北向南,在张福河村附近缓缓流入洪泽湖,“依湖滨河”的天然位置,使得张福河村一直是个原生态渔村。村子不大,现有村民186户,共613口人。“靠湖吃湖,我们世代都是渔民。”三十来岁、带有山东口音的村支书张立军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日寇,我们的爷爷辈从微山湖辗转来到了洪泽湖,在这里安顿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张福河村。洪泽湖面积大,好藏。

  一段时间,洪泽湖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渔民承担很大的经营风险。“有几年鱼价跌得厉害,卖不掉。又有几年,湖里的鱼数量下降得很厉害,大家辛辛苦苦地也捕不了多少鱼。不过,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江苏省洪泽湖渔政监督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谭磊告诉记者,近年来,洪泽湖渔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净水养殖、限额捕捞、保护资源、做强品牌为方向,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生态优先、富裕渔民为目标,建立了生态渔业新体系,同时引导渔民们优化产业结构,拓展致富之路。

  无论是湖边的外塘,还是村里的内塘,张福河村人都是鱼蟹套养,主要养螃蟹挣钱。如今张福河村的螃蟹品种是长江一号、长江二号。“是区水产局(现为农业农村局)推荐的,我专程从省淡水研究所进的蟹苗。”张立军介绍,一开始对于新的蟹苗,村子里的人都没有底,不敢养。作为村支书,他带了个头,首先在自家的120亩塘养,“不得了,成蟹的价格要比其他蟹每斤贵上近10元。”

  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引来了村民们纷纷效仿。经过不断摸索、学习,张福河村熟练掌握了这两个品种蟹的养殖技术和经验,现在村里的养殖能人大户,还跑到了外市去租塘子养。“每亩蟹要多卖三千多元,租塘子每亩只需要一千来块,这买卖值”。村里还组织村干部和养殖大户到浙江学习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成立了电子商务特别领导小组,组织村民成立了电子商务合作社。目前,该村从事电子商务的户数达65户,电商平台也从电脑端发展到了手机端,眼下还有村民开始玩起了抖音。“通过微信、淘宝手机版,全国各地的客户都有。”张亮亮告诉记者,虽说他就住在村子里,可他的客户从东北到海南岛,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个也不落。

  张福河村人养鱼蟹,有自己的规矩,“只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张立军告诉记者,喂生物制剂,是为了保护好水质,“不让洪泽湖水受到污染,水好蟹才容易成活,才容易长得大,品质才能好,产量才会高。”

  随着水质的改善,村边的湖面上,冒出了1万多亩荷花带、1万多亩的野生菱角园。“一眼望去,可美了!”差不多2014年的时候,一些游客循着美景来到了村子里,可往往望湖兴叹。“如果有船,能下湖看看就好了。”这话听得多了,村委会起了心思,动员村民们想办法做旅客生意。2015年,村民刘言成首先响应。一年下来,光带人下湖就赚了1万多元。

  一个人一条船一万多,刘言成打响了第一炮。村委会乘势而上,积极向西顺河镇争取支持。镇里将张福河村列为发展民俗特色旅游业、建设田园特色乡村的重点项目,加大了扶持力度。先是投资30余万元,为村里购置了3条画舫,随后投资1000多万元,将村里的大土堆改建成大广场,完善了基础设施,挂起“张福河渔家风情园”的牌子,还将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13户连排的渔民住宅老房子立面统一改造成颇具汉风古建特色,由渔民自己经营餐饮和住宿。2017年,在原有4条船的基础上,9名村民入股,成立了“洪泽区渔家风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又添置了快艇、竹筏,将湖里的芦苇丛“改造”成别具特色的水上避暑迷宫,相继推出了湖边折荷采藕、采菱捉蟹、漫步蟹圩、芦苇垂钓等休闲项目。

  “鱼虾蟹是自己捕的,老鹅、草鸡、鸭子是自己养的,蔬菜是自己种的。白天,游客们在这儿采摘、垂钓,品尝渔家特色菜肴;晚上,游客们和村民一起唱歌跳舞,感受渔乡风情。”化勇告诉记者,2017年,村里接待游客2万多人,去年将近4万人。“南京、上海这些周边大城市不用说了。去年一所辽宁大学的美术系大学生还组团来写生呢!”

  旅游旺季的时候,张福河村一天要接待游客一千多人,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全村齐上阵。村委会忙着张罗、组织村民,你家出人维持秩序,他家出人担任导游,还有人家表演传统渔民捕捞作业,一天下来每个人至少都能赚个一两百元。很多时候,风情园里的13户渔家乐饭店忙不过来,还得将游客安排到村里的其他渔民家中。即使在旅游淡季,专程来村里吃饭的食客也没少过。“大部分时候只做电话提前预定的。”刘言清说,因为饭店都是开在自己家,每家最多三四桌,供不应求。一年下来能赚个二十来万。

  一个地地道道的渔民村,现如今有了很多响亮的名字:渔家风情园、中国河蟹之乡、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区、江苏省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张福河村的渔民们在捕捞业、养殖业、餐饮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等不同领域,不同的身份随时切换,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听说今后要进一步退圩还湖,外塘面积要大大减少,化勇向陪同记者采访的江苏省洪泽湖渔政监督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谭磊探起了口风:“把外塘清理后,能不能在湖上种植茭白?这东西又改善水质环境,又有效益。”原来,张福河村有个传统美食,把茭白的种子磨成面,制作面食。“小时候吃过,口感特别好,我们管着叫‘王子面’”,化勇说,目前外地要卖到三百来块钱一斤。听闻此,谭磊支招道,村里做个调研,如果真的对湖区生态环境好,又有经济效益,可以向有关部门打个报告争取支持,说不定又是一个好项目。

  融媒体记者 周熔熔 何剑峰 王夏禹

  融媒体编辑 何渊

  通讯员 徐申申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