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 10:10:39新淮安网综合整理热:

淮安日报:洪泽:“五位一体”解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难题

    ■记 者 黄育举
    通讯员 叶顺亮 徐婧
    在去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汇报会上,全国8个市县区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洪泽县委书记徐东海介绍的实施“五位一体”管护机制、统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做法得到会议充分肯定。洪泽县于2014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去年11月,洪泽“小水改”县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评为中国改革(2015)年度改革案例单位。
    “现在我们村内沟渠、泵站等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明确归村里,管好了受益的是村民,管不好受损失的也是村民,”该县岔河镇施汤村党总支书记施广洋告诉记者。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难的最大症结在于管权不清,为此,洪泽县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产权。
    2014年9月,洪泽县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后,共组织了10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16个调查组,进驻全县各镇(街道)、村,历时三个多月完成了全县133公里圩堤、2650公里灌溉渠道、3230公里排涝河道、728座农村小型机电灌排固定站的定点定位和测量统计工作。根据调查统计结果逐个确权颁证,同时明确工程功能、管理与保护范围、产权所有者及其权利与义务、有效期等基本信息。根据县人民政府授权,由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会同县水利局核发《农村集体资产(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证》约12000份。
    “过去责任不明确,没人管,河道里垃圾成堆,一到灌溉排涝时渠道拥堵,水流缓慢,特别耽误事。现在墩口片由我承包,我肯定把它弄好,”在黄集街道墩口村,管护中标人楚剑正一边带领人员清理排水沟,一边对记者说。
    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洪泽县结合村级水系特点、灌排方式的特殊性,通过县级引导与镇村自报相结合,确定了两种小型水利工程基本管理模式,即竞争承包管理模式和种田大户(公司)管护模式。“所有管护者都需签订管护合同,经考核后发放管护经费,让所有小型水利工程均有主体责任,”该县水利局局长郭明珠介绍。在移交管护前,该县通过公开招标,投入860多万元对全县6102条5220公里沟渠进行全面清理,清除水花生、杂草、垃圾等约52200吨。沟渠清理干净后及时移交管护责任人,签订协议落实管护责任。
    管护责任明确了,如果管护还是不到位,怎么办?郭明珠介绍,该县出台了《洪泽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暨“五位一体”管护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县镇村三级考核,依据考核成绩,按月打卡拨付费用至管护人。考核连续3个月不合格的,按照合同予以清退。整合前,各条线管护人员月工资从200元到700元之间不等,工资低没人肯干,也谈不上考核。现在,五条线整合后,管护员每月工资1800元左右,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岔河镇唐圩村管护员唐太兵说:“现在一年工资有2万元,在家可以照顾老小,我肯定要尽心管护。”
    但是,改到这一步仍显不足。“过去环卫保洁、农村公路、绿化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互相独立,多头管理,人员多,费用高,成本大,但管不好,比如河道管护人会把河道里杂物清理后扔到公路上,而道路管护人又把杂物扫回到河里,”郭明珠分析说,“自扫门前雪”、相互扯皮的现象是困扰,也是启发。
    对此,该县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与农村环卫保洁、交通设施管护、公共绿化设施管护、公共活动场所管护等五方面的人员、资金、事项有机整合到一个“管家”手里,建立“五位一体”管护模式,改变单一水利设施管护为全面管护,实现公共设施管护“一个龙头出水”。
    “现在,统筹管护就不存在扯皮、推诿问题了,真的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洪泽县岔河镇滨河村主任石玉喜告诉记者,这种管护模式不仅有效解决管护效果不优问题,还实现管护人员、经费、环节减少,工程完好率、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的“三减三提升”效果。
    “以前河道清理都是突击性的。现在河道有专人管护,水利系统建的防渗渠、抗旱泵、桥梁涵闸全都得到管理,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石玉喜对改革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这样一来,排涝电费和种田成本下降,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据了解,该县管护人员由原来的4158人减少到555人、经费由原来的3823万元减少到1657万元,环节由原来的4个减少到2个,群众满意度达98.52%。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