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8 10:02:21 新淮安网综合整理 热:

9000名儿童只有一个儿科医生


新淮安网(www.xhuaian.com)讯:   “喂,有事儿吗?没事儿我就先挂了。”碰到熟人打来的电话,未等对方开口,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的年轻医生王华总是这样“粗鲁”地抢先说到,“不是我这人没礼貌,是实在抽不出时间来闲聊。”

一周七天,每天上午都要上班,加班加点已成习惯,查房、开医嘱、处理突发事情甚至很多琐碎之事都需亲力亲为,“忙碌”已经成为王华的日常写照。

记者走访了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淮安市一院、淮安市中医院等医院的儿科诊室发现,与全国相同,淮安的儿科医生面临着缺口巨大的难题。我市儿科从业人员认为,提高薪酬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提高职业吸引力,把现有医生留住,把流失人才召回,才是解决现有困境的根本办法。

◎儿科医生王华的一天

1989年出生的王华在儿科医生的岗位上只做了2年的时间,但他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儿科医生的“忙”!

“每天一睁眼就意味着忙碌的开始。”王华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50分起床,然后简单拾掇一下就要去病房。在病房中,王华负责20个孩子的日常,查房时,询问孩子状态,值班护士的护理情况,关注孩子的病情发展。一轮查完后,根据查房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时不时还会有突发状况,基本上一天下来上个厕所的时间都要挤挤才有。”

照顾病人本身这些事儿,已经够王华忙了,但这还不是最耗时间的,与家长沟通解释有时候比看病本身都耗神,“一旦孩子生病,家长们恨不得孩子一到医院就能好,但治病都是有个过程的,这时候就需要向家长解释。遇到通情达理的还好,若遇到蛮不讲理的,即使你解释一个小时都听不进去,有时还会辱骂或对医生动粗。”

面对误解,王华的内心很憋屈,“但看到一个个孩子在自己的治疗下恢复健康,就觉得那些辛苦和委屈都值了,这也是最喜悦、最有成就感的时刻。”王华说。

在两年的工作时间里,让王华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呼吸衰竭的孩子,家属都有些崩溃了。王华耐心地对孩子家属进行劝导和安慰,随时随地关注孩子的病情发展,最终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孩子被抢救了回来,“永远忘不了当时家长们那种重获希望的眼神,也是在那一刻,让我觉得,忙和累算什么,与拯救一个孩子的生命、拯救一个家庭的希望相比,这些都是值得的。”

◎150名儿科医生对应135万名儿童

王华的忙碌不是个例。记者采访市妇幼保健院、市一院、市中医院等医院的儿科相关负责人发现,每个医院的儿科诊室都是人满为患,儿科医生忙得连头都顾不上抬,儿科病房连楼道都住满了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这样的紧张与忙碌必将“愈演愈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林小飞给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我市各大医院包括妇幼保健院、一院、二院、中医院、八二医院在内,儿科医生不超过150人。而按照0至14岁的儿童占一地区20%至25%的一般规律,我市共有儿童约135万人,平均每个市区医生要负责9000名儿童,“儿科医生资源实在是太紧缺了。”

儿科医生少,孩子多,忙碌自然可想而知。“拿咱们妇幼保健院来说,去年儿科门诊、急诊的接诊量超过20万人次,但每天安排门诊接诊的医生却只有7位。也就是说,值班医生平均一天接诊100余人次,而遇到寒暑假等高峰期,值班医生的日接诊量更是达到150余人次甚至更多。”林小飞告诉记者。

而在以综合性为特点的市一院儿科诊室,情况类似。

据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田兆方介绍,市一院共有儿科医生37名,其中17位高级职称,10多位仍处于三年规范化培训期内,“骨干医生只有6人,门诊、急诊各三人。”去年一年,市一院的儿科门急诊量超过16万次,平均每人每天至少要接诊80余人次,“说句玩笑话,主任医师级别的还上急诊,这事儿也只有在儿科才能发生。”

淮安市中医院以中医为特色,该院的儿科中医师胡玲亦颇有感慨,“现在平均每天接诊70多个,和前两年相比,增长了一倍还多。但儿科医生数量却没有变化,一直是3位医生。”

◎紧缺原因:强度大、风险高、效益低

什么原因导致儿科医生缺口如此大?据胡玲介绍,当时她所在院校的这一届学生,学医的300多人,选择和她一样的儿科专业的仅有十几人,且最后走上儿科工作岗位的更是只有寥寥数人,“大多数人在可选的情况下,都不愿意选择儿科专业。”据分析,劳动强度大、工作风险高、经济收益却不高是不少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愿意选择儿科的主要原因。

劳动强度大。据林小飞介绍,一年365天,算上经常性的加班,平均每天每个儿科医生都要工作七八个小时,“注意是每天,这就意味着几乎全年无休!”再加上就诊人数多而医务人员少,导致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普遍高于其他科室医生。

工作风险高。虽然儿童病种相对单纯,以常见病为主,但俗称“哑科”的儿科因为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差,很多都需要靠医生的主动询问或依靠自身经验来寻找疾病根源,这不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风险,而且对医生自身素质要求更高,工作流程也更加繁琐。“同时,因为家长都十分疼惜孩子,所以当孩子的病情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时,医患矛盾极易产生,轻则投诉,重则谩骂甚至大打出手。”林小飞说。

经济收益低。据林小飞介绍,虽然儿科的社会效益巨大,但是在现如今的市场化经济环境下,儿科的经济效益远没有其余科室高,儿科医生的薪资待遇也不高,“劳动与付出不成正比,选择当儿科医生的人自然就少了。”

解决途径:

提高薪酬待遇

优化工作环境

“最近一份资料中显示,最近4年,我国共流失5000余位儿科医生,人才不断流失却得不到充足补充,如果没有补救措施,儿科未来形势会更加严峻。”说到这里,林小飞语气颇为无奈。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近日发布,两部委将采取多项措施,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并力争到2020年,每省至少有1所高校开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

那么,这场“及时雨”能“灭火”吗?“显然不能!”田兆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培养一名主治级别的儿科医生,仅靠5年的本科教育是完全不够的,至少还要加上3年的研究生学习和2到3年的规范化培训,这一算至少也是10年,也就是说,这一措施10年后才能见到成效,那眼下这10年怎么办?”

林小飞与田兆方持同样的观点,“一般情况下平均一个学校招50人,8所院校开放,最多能培养出400名儿科医生,远远达不到目前的需求,而且这还是5年后的事情。”

林小飞认为,当务之急还是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优化儿科医生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吸引力,凸显其社会价值,把现有医生留住,把流失人才召回,才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儿科职业吸引力提升后,自然会带动儿科人才的储备。(记者 费欣宇 通讯员 梁中亚 王树文 申琳琳)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