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4 16:43:23江淮网热:

我市积极投身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洪泽湖、白马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三退三还”工程有序实施,沿河风光带和景观生态林呼之欲出;加快大走廊沿线化工、印染、电镀等落后产能“关停并转迁”整治工程和化工、印染行业入园工程实施,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京杭运河(南水北调东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停并转迁”任务;新建和改造提升23座污水处理厂,保护区沿湖沿河的砂石场、小船厂及家禽养殖场等污染源得到清理整治……一项项生态保护工程的加快实施,凸显了淮安加快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决心和实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作为呼应长江经济带战略、打造南水北调“清水廊道”的重要抓手,切实承担起淮安段建设责任,加快做好承担起建好江淮生态大走廊淮安段的责任,加快做好实施方案编制、重点工程编制、环境治理等具体工作,全力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取得实效,确保“一廊清水向北送”。

  主动对接积极响应,认真编制实施方案。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关键交汇点,自扬州市提出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省党代会将其作为全省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以来,我市积极响应,主动对接,抓紧推进。认真做好研究,组织召开了淮安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以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加强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构筑绿色低碳城镇体系和建立流域协同治理机制,作为生态大走廊淮安段建设的主要内容;开展方案编制,启动《淮安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形成初步成果,共编排了4大类86个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积极参加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思路座谈会、专项调研活动以及相关规划研究工作,结合淮安发展实际,就关系生态大走廊发展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生态创建,夯实生态走廊建设基础。我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立法、规划、创建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生态建设迈上新水平,进一步夯实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生态基础。出台实施《淮安市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和《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编制生态建设专项规划4个,将生态优先理念、生态建设举措充分融入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生态创建专项资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在3.5%以上。生态创建收效显著,在苏北率先建成全国生态市,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率先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省级评估,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新能源示范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市,金湖县、清(江)浦区建成国家生态县区,盱眙县、淮安区和淮阴区通过国家生态县区考核验收,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市工业园区获得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命名。

  精心谋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积极推动战略融合发展。结合淮安实际,我市积极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融合发展,努力使两大战略在淮“纵横交汇”,为淮安段生态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战略支撑。目前,通过我市牵头争取和有力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三个前置条件(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打通出海航道、确定规划范围)都已经具备。规划编制有关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并形成规划初稿报送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将组织编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作为2017年国家发改委重点工作报送国务院,争取年内获批。在规划初稿编制期间,我市还主动做好两个规划的衔接,做到“三个充分”,即充分借鉴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战略思维,充分吸收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布局定位,充分考虑江淮生态大走廊沿线城市的发展愿景,努力推动两个区域战略融合协调发展。

  齐抓共管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着力打造南水北调清水廊道。作为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节点城市,我市持续加强南水北调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按照“保清水、治污水、供优水”的思路,强化洪泽湖、白马湖水质良好湖泊保护工作,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最大限度控制湖泊河流生态污染,确保满足南水北调清水北送的工作要求。重点实施了“碧水”工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均值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完成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景观、水文化等15项工程,13条列入省整治计划的城市河道全部完成工程任务,疏浚县乡河道1600多条,整治村庄河塘7000多个,白马湖成为江苏省唯一通过国家江河湖泊环境保护竞争立项的湖泊。

  (记者 唐筱葳)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