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4 19:36:27江淮网热:

口袋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我市富民进程持续加快

  聚焦富民,路径是关键。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汇聚富民惠民“三十六计”,紧扣创业增收这个最大潜力、公共服务这个隐性财富、精准脱贫攻坚这个攻坚任务,一件接着一件办,有计划有节奏地推动富民工作取得突破。

  深挖创业潜力 释放致富能量

  在涟水,高沟捆蹄素有盛名。胡新江的父辈凭着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逐渐创立了“康强”品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平台、新应用蓬勃兴起。如何借助互联网这一创业的风口做大做强?大学毕业的胡新江觉得康强捆蹄必须走“互联网+传统”的新型模式。短短一年间,胡新江就把捆蹄销售做到了全国同行业的头把交椅。后来,他的淘宝店又被阿里巴巴破格升级为天猫旗舰店。企业的做大,也带动了就业与创业。吸纳当地乡民就业近300人,大学生就业20多人,带动460多人自主创业。

  像这样的创业带动就业、致富的氛围,在淮安如今越来越浓。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关注富民增收,发挥创业倍增效应。实施了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等计划。创业扶持政策全面向大学生、农民和电商覆盖,实现城乡一体。取消农民申请贷款户籍限制,无需反担保,按基准利率贴息;大学生创办企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300万元,给予全额贴息;对登记注册的网络创业享受与实体经济同等的创业补贴政策。开展创业培训“进高校、进社区、进乡村”行动,将大学生创业补贴期限放宽至毕业前一年,在淮高校均设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

  同时,以“创业就业圆梦家乡、共建共享美好淮安”为主题,在全市范围组织了“看家乡变化、提发展建议、谈创业计划”系列活动,引导淮安籍“在外务工人员、创业人员、求学人员”回乡创业就业,推动“归雁经济”。 基于“互联网、通讯网、广电网”三网互联,进一步完善包含电脑、手机、电视和自助机等媒介的就业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持续实施就业创业信息化便民工程,有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配置了自助服务终端,就业信息化全面进村入户,确保各类人群都能找到合适的服务载体,实现了“手机点一点、自助机查一查、遥控器按一按,就业服务全知道”。完善了“O2O”线上线下同步市场,供求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24小时不关门”服务。目前,有线上会员单位5200家,累计成功求职4.8万人次。全年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9万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6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再就业4.7万人,扶持城乡自主创业1.7万人。

  增加隐性财富 提升共享水平

  聚焦富民,既要增加可见财富,也要增加隐性财富。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把完善公共服务作为聚焦富民的重要内容,突出在增加服务供给、创新提供方式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持续提升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修编城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出台加强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文件,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稳步推进中考招考制度改革、实行“阳光招生”,高考成绩继续保持苏北领先,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苏北第一、增幅全省第一。

  有效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持续推动社保提标扩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开展特困群体养老助保工程,城乡低保、孤儿养育和残疾人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

  综合医改深入推进,成立市级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联盟,拓展与省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合作,建立5个医疗集团和13个医联体,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提标扩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落实计生惠民政策,创成全国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

  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世界智力运动联盟智力运动精英赛、“一带一路”户外运动挑战赛、象棋国际名人赛、砂板乒乓球世界杯等品牌赛事,淮安掼蛋列入全国趣味棋牌类正式竞赛项目。

  升级改造331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颁布实施《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启动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摘得省文华大奖,《淮安年鉴》获全国地方志特等奖。

  坚定脱贫攻坚 拉长富民短板

  精准脱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决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聚焦富民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绝不能一边实现了富民目标,一边还有群众生活在脱贫线下。对淮安来说,确保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市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更好更快地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找准对象。在全国率先开展“阳光扶贫”试点工作,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实名制为基础,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路径,整合扶贫对象、资金、项目、力量4个数据库,实现资金使用、对象识别、责任落实、过程监管、绩效评估“五个精准”。运用“阳光扶贫”系统比对核查机制,把全市低收入农户彻底摸清。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好脱贫人口如何退出、新发生的或返贫人口如何纳入问题,让脱贫群众尽快“摘帽”、困难群众及时“入列”。

  精准施策。低收入人口致贫原因很多,需求也十分多元, 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项目不能大水漫灌。当前,我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正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标准,将各类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此外,我市还建立“三个一”帮扶体系,推进特色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百企帮百村”“千企帮千户”和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等帮扶活动,突出抓好重点片区和黄花塘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扶贫开发水平。截至11月底,“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全市已经组织宣讲1500场次,受益对象7.3万人次。已开工项目67个(其中竣工36个),另有签约项目33个,100个项目共惠及了86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记者 何渊 )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