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6 22:30:48江淮网热:

“东郊人”稳稳地幸福起来,每月领工资、病了有保障……

  上午9:00、下午1:30,家住清江浦区水渡口街道办东郊社区万达一期的沈宝兰,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内的社区活动中心。“这里就跟家一样,自在、整洁、舒服,能打牌、上网、健身、看书,还有一群邻居一起玩,真是有种说不出的开心。”2014年以来,67岁的沈宝兰几乎每天不落地到社区活动中心来,“活到六十多岁,我才知道社区里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儿,让我的退休生活比年轻时还精彩。”

  “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秀美的钵池山公园,出门走上几分钟就到水渡口中央商务区。”东郊社区居民总是这样自豪地向别人介绍着自己居住的地方。而比环境更让“东郊人”自豪的是,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更是与日俱增。

“东郊人”稳稳地幸福起来,每月领工资、病了有保障……

  ●两次机遇,“东郊人”敏锐地抓住了

  东郊社区位于水渡口附近,与万达广场和金融中心、钵池山公园毗邻,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城区内一块“风水宝地”。目前,东郊社区是一个村居合一的社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村委会和居委会),村集体资产近两亿人民币,可谓“财大气粗”,而这份“底气”,则来自于“东郊人”抓住了两次历史性机遇——水渡口广场和万达广场开发建设。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立强告诉记者,东郊的崛起是东郊人民抓住机遇、创造辉煌的一部奋斗史。

  早在东郊村没有成立社区之前,东郊村就拥有十多家村办企业以及房产资源。“东郊的崛起是从2000年开始的”,李立强回忆道,因为水渡口广场的建设需要,东郊村的一些企业和厂房面临拆迁,当时的村两委一班人集中拆迁后的资金,盖起了15000平米的中山医院综合楼,为壮大集体经济“挖好”第一桶金。2008年,水渡口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东郊村村部大院、东郊五金厂、轿车修理厂、中山驾校等村资产和出租屋资产均在规划区域内,“不能坐吃山空,村里的存量资产基本已经拆除干净了,我们要把手里的拆迁款变成会下金蛋的母鸡。”不等不靠,村委会将这部分资金全部用于门面房投资,陆续购置10000平米的门面房,其中包括康城明珠小区的7套商铺、万达金街入口处的独栋门面房、万达二期小区的5套商铺、旺旺家缘的14套商铺等。2015年,东郊的两委一班人又乘势而上,在西安路锦绣装饰城二期购置商铺……“每年的资产回报率达到10%。”李立强说,就在去年,东郊村又投资了一些新建小区的门面房。

  ●养老投入,村民们成为拿工资的人

  74岁的刘会芳和71岁的罗锡清是两口子,从祖辈起,他们就在东郊这块土地上生活,是村里的老村民。记者看到他们时,老两口正悠闲地坐在社区活动室里看电视、喝茶水。“每天都这样,自在得很。”刘会芳说道。

  时间倒推20年,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老夫妻俩都是东郊村7组的农民,“我们大队没有地,都是水塘,村民以割蒲和捕鱼为生。”罗锡清回忆道,那时他和妻子每天都要下水塘,基本没有休息的时候,“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母亲快60岁了,还顶着六月心的太阳在水里割蒲。”妻子刘会芳也曾哀叹:“我们都不是工人,到老了没有退休金,生活怎么办?”

  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到了晚年,他们还真成了梦寐以求的“工人”,每个月能拿退休金。随着村集体资产的迅速增长,2007年以前,东郊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以按时拿到50元生活补贴。2008年,经村集体班子研究,补贴标准提高到了150元,此后每年再递增100元,医疗保险也由村集体代缴,不要村民掏一分钱。2013年,东郊村又与人社部门对接洽谈,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7000多万元,为全村160多名老人购买了职工养老保险,使老人们像退休职工一样,月月可领退休金,“领得最多的一个月有2000多元”。2014年,村里再投入200多万元,将养老保险的购买范围扩大到女40周岁以上、男45周岁以上的中年人,“村里帮助他们交够15年以上,以后他们也能像老年人一样月月拿退休金”。

  如今,刘会芳老两口每个月可以领到近三千元的退休工资,“怎么用都够了,每天坐在家里什么事不用做还拿钱,真的很开心、很幸福。”刘会芳笑呵呵地说道。

  ●多重服务,幸福感获得感满溢而出

  2017年春季,在桃花掩映的东郊社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吉他声和欢笑声不断传出。原来,东郊社区和淮海晚报社联合举办的“相约三月桃花季相亲会正在这里进行,“到这里参加活动挺方便,而且让我没想到的是,现在社区里的设施那么好,主办方还精心准备了水果、茶水,真是很贴心。”一位参加活动的男嘉宾说道。富起来后“东郊人”,将自己这份满溢的幸福感不断向外输出,为有情人牵线搭桥便是东郊社区的一项实践之举,且服务对象不局限于东郊社区居民。多年来,社区的“免费红娘站”已为200多位有情人牵线搭桥,帮助他们走入了婚姻殿堂。

  东郊村非常重视教育,村里没有失学儿童,每年还会定期对考上大学的困难生进行补助。长期以来,村里形成了贴心关怀的风气:村民住院了,村里安排人上门慰问;家里遇到了困难,村领导一定全力相助。2013年,大学生小沈给时任东郊社区党总支书记马乃军去了一封信,汇报自己在学校的表现,信中说:“大学军训一结束,我就被学校党组织列为培养对象,被选为班长。平时,我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现在我是敬老院老人‘志愿者’小队的队长……”

  原来,小沈的父亲沈先生是社区党员,小沈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内风湿关节炎且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仅靠沈先生每月两三千元的工资生活。2013年,小沈考上了大学,可是学费却让这个汉子一筹莫展。“实在没有办法,儿子只好不上大学去打工”,沈先生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东郊村两委不仅替小沈申请了助学金,还拿出几千元钱贴补小沈的学费,让他顺利读完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

  ●股权分配,“股东村民”自豪满满

  2017年12月15日,东郊村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东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次村集体股份制改革的创举,意味着东郊村的每一位村民多了一个股东身份,成为村集体资产的真正主人。

  “成立这个经济合作社分配股权,正是打消村民的顾虑,让他们进一步分享村集体资产红利和发展成果。”李立强说,随着东郊村集体资产的不断增值壮大,一个声音也在村民中渐渐响起:村里这么多钱,以后会不会跟我们没关系了,全部被充公?“那我们多年的奋斗岂不是白忙了?”有村民发出这样的疑问。为此,东郊村民委员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制定详细章程,规定在2016年12月31日依旧在世在册的村民,都可以成为村资产的股东。李立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40%为集体股份,60%为所有村民共同持有股份的分配方式,每个村民可以分配到5万多元的原始干股,“资产还在不断增值,按照我们股权改革的方案,40%的集体股份也将逐步转为村民持有。”

  行走在如今的东郊村,处处洋溢着活力与精彩。采访当天,在不远处,东郊社区服务中心那略显灰白的办公楼里,一群默默奉献、一心为民的“东郊人”正在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勾勒着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李立强说,“以往,大家都争着往外跑,这几年,大家又争着想成为东郊的居民,说到底,还是因为东郊富了,在这里生活幸福感强了。”

  全媒体记者 潘晓晔

(责任编辑:夏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