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1 16:19:41江淮网热:

淮安这个海归厉害了!研究成果实现有效的肿瘤靶向杀伤作用

  “虽然都是异乡,但回到了祖国,心里才算有了归属,就算一切从零开始,我觉得在这里也是大有可为的。”交谈中,王其龙的这番话让人印象深刻。

淮安这个海归厉害了!研究成果实现有效的肿瘤靶向杀伤作用

  他出生于山西大同,2011年从武汉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同年赴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5年放弃国外待遇优厚的职位回国,来到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肿瘤免疫方面的科研工作。

  一

  见到王其龙时,他正在查阅文献,他的实验室位于是第一人民医院老门诊楼二楼东侧,这栋楼整体还在在装修,不时传来施工的嘈杂声。谈起这些年的经历,他感慨良多。

  王其龙本科是在山西医科大读的临床医学,但在求学过程中对基础性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硕博期间考入武汉大学医学院,师从国内著名免疫学专家章晓联教授。“虽然感兴趣,但毕竟是全新的学科,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才逐渐了解。我主要方向是感染免疫,也就是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良好的免疫和医学功底,加上勤奋钻研,王其龙很快在这一领域展露头角,2009年获得第15届美国神经药理免疫学学术年会优秀青年研究者奖,2010年获得全国临床微生物及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优秀论文奖。其研究为小分子核酸适配体药物在结核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结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硕博期间王其龙的多项研究成果引起学术界重视,毕业时包括他的母校武汉大学在内的多家高校请他任教,经过考虑他还是决定出国继续深造。“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自己还是想去世界上最前沿的机构去进一步提升自我。”美国耶鲁大学和路易斯维尔大学同时向他抛出橄榄枝,最终他选择后者,进入该校James Graham Brown肿瘤转化研究中心,跟随美国著名免疫学教授Huang-ge Zhang从事新型肿瘤化疗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之前在国内主要做感染免疫,但考虑到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可以让更多患者受益,因此后来转入肿瘤免疫学研究。”

  二

  药物疗效的发挥需要依托药物载体,药物载体是一种能够改变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和在体内的分布、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并将药物输送到指定器官的体系,优质的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的化疗药物载体材料基本都为人工合成,在对抗肿瘤的同时,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比较大,并且价格昂贵。王其龙一直致力于制备一种天然无毒性,并且价格低廉的载体材料。“最初的想法很明确,希望可以从平时吃的蔬菜或水果中提取,既然人可以食用那么对身体就不会有害。”一时间,王其龙的实验室里摆满了苹果、香蕉、西红柿、土豆等各种蔬果,别人来参观时说像个“菜市场”。

  他和同事前前后后买了有十几种水果蔬菜来尝试,每个品种的试验都要经过提成、分析、制备等多个程序,再等到送去完成鉴定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每次试验都满怀期待,但做了一年多,结果都让人失望。

  不过他表示:“虽然失败的一瞬间会很痛苦,让人产生自我怀疑,但做科研不是一件可以急功近利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摸索与沉淀。”

  经过数次失败,2013年王其龙终于成功从葡萄柚中提取制备出无毒、高效的新型药物载体GNVs,该载体可有效携带包括化疗药物、小分子核酸药物等,同时可通过对该载体的修饰如携带叶酸等提高靶向递送效果,进而实现有效的肿瘤靶向杀伤作用。该载体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廉,开创了纳米载体研究的新领域。

  王其龙作为第一作者将该研究成果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1.47),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atureAsia、ScienceDaily等30多家机构和媒体相继进行专题报道。

  随后,他以该载体为基础,又制备了高表达炎性受体及细胞黏附相关分子的活化白细胞膜包被的葡萄柚脂质载体IGNVs。通过白细胞膜的“伪装”,既减少了机体对其的免疫清除,又实现了个体化化疗药物及其它治疗制剂的肿瘤靶向递送,显著的提高了肿瘤的靶向治疗效果。该成果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权威杂志Cancer Research(影响因子:9.329),再次引起医疗界高度关注。

  因其取得的重要成果,他所在试验室在后期将所有研究方面均转向对药物载体的研究。

  三

  在事业上收获成功的同时,爱情的结晶更让他倍感幸福。王其龙和妻子在武汉大学就读时相识,博士毕业后结婚,妻子在2012年也来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他们可爱的宝宝出生。正当他们打算在美国长久定居时,家中突发变故让他重新作出选择。

  “当时在美国已经找到比较不错的工作,也已经准备办理绿卡。这时妻子家中突发变故,她的母亲突然去世,因为远在国外,都没赶得上见最后一面,对此我一直感到非常愧疚。”说到这里,王其龙顿了顿。更不幸的是,妻子的父亲随后也被查出癌症。“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身处国外无论如何都无法照顾好父母,我们就算事业上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一方面,巨大的文化差异,也让他始终有一种孤独感。“就拿我的导师来说,他也是华人,在美国生活了将近30年,在学术上已经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即便如此,他也很难融入进美国的社会圈子,”王其龙说,“在那里,总觉得自己是在为别人、或者说是别的国家在打工,心里很难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

  于是,2015年王其龙决定带着妻儿一起回国。

  四

  回国后,有多家国内医学院校想要王其龙去任职。虽然高校的科研基础比较好,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但他更希望能将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让患者直接受益,于是他选择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虽然有所准备,但当时医院的条件还是给他出了很大的难题。医院的中心实验室主要为临床服务,并没有他实验所需要的设备,也暂时腾不出独立的地方给他搞研究。他只能到处跑着做实验,和别人合作,借别人的地方,动物实验到武汉大学,纳米材料实验再去中南大学,想着办法把工作先开展起来。

  “去年,医院把这块地方挪出来做肿瘤实验室,不过当时实验室只有我一个人,一个垃圾桶,一把椅子都需要自己去申请再拿过来,”王其龙笑着说,“但医院对科研很重视,在了解到我的困难后,向上级部门申请绿色通道,缩短了采购周期,把我所需要的设备基本都配齐了,即使放到高校或者省级三甲医院,能有这么大的支持力度都是很不容易的。”

  在来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后,王其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淮安市产学研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淮安市食管癌生物标本库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他本人于2016年获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和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人才项目资助。

  他组建了以新型纳米递送载体为研究重点的“纳米医学转化研究实验室”,利用前期研究工作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并结合前期适配体药物以及植物脂质纳米递送载体的研究工作基础,致力于研制一种新型“绿色”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同时开展了空心碳纳米载体的研究工作,以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实现更为有效的抗肿瘤效果。

  谈到未来,王其龙信心满满,他表示医院科研氛围浓厚,近年来科研成果在地市级医院中名列前茅。同时医院在不断加大投入,他实验室所在这栋老门诊楼,正在升级改造,很快就将建成南京医科大学苏北临床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也将升级扩大,届时科研支撑力度将进一步提升。他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开拓精神,勤奋工作,努力为医院的科研事业和患者的康复贡献力量。

  (全媒体记者:左文东)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