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6 08:01:24掌上淮安热:

97岁台湾女诗人蓉子回乡欲在涟水落叶归根

  啊!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97岁台湾女诗人蓉子回乡欲在涟水落叶归根

  这是台湾女诗人蓉子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晚秋的乡愁》。今天,她不用再为乡愁而悲伤。5月24日,97岁的蓉子从台湾回到家乡涟水。这次回乡,既是为了提前适应回乡定居的生活,也是为了寻找百年之后落叶归根之所。

  蓉子原名王蓉芷,是台湾著名诗人,名列《世界名诗人辞典》。她出版的诗集有十多部,除著名的《青鸟集》外,还有《七月的南方》、《维纳丽沙组曲》、《横笛与竖琴的晌午》、《天堂鸟》等,作品选入英、法、日、韩、罗马尼亚等外文版诗选集以及中文版诗选集等近八十种选集。因其创作的卓越成就,曾获1975年国际妇女年国际妇女文学奖,在第一届世界诗人大会上与丈夫罗门获“大会杰出文学伉俪奖”,被余光中称为“开得最久的菊花”。她以美妙的诗篇和温婉大度的亲和力,被誉为台湾现代诗坛“永远的青鸟”。

  涟水县涟城镇西湾巷22号是蓉子弟弟王玉秋的老宅。巷头不见新涟街昔日的繁华,唯有一旁校园的书声琅琅。蓉子静坐在轮椅上,虽已是97岁高龄,但老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衣着大方得体、风采依旧。

  莫说乡路远,难敌故乡情。台湾与涟水千里之隔,却难挡老人回家的心。“年轻时四处漂泊,如今年纪大了,很想回到亲人身边,和家人在一起,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蓉子思维敏捷,说起回家时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她还告诉记者,这次还想在涟水寻找一块墓地,在百年之后,能与亲人一起长眠于家乡。“人们常说落叶归根,无论走多远,我的‘根’都在这里,所以我要回到自己‘根’的地方。”蓉子说。

  让蓉子选择落叶归根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的弟弟。蓉子的父母均为涟水人,早年赴山西洪洞县神学院学习,相识相爱,两人学习毕业后成家,在扬州、江阴一带传教。蓉子童年时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也去世。为扶养弟弟妹妹,大学没毕业的她就参加了工作,后去了台湾。弟弟王玉秋比蓉子小两岁,与姐姐感情深厚,1953年从部队复员时,毅然选择回到祖籍涟水。也正是因为弟弟的选择,让蓉子对涟水有了更多的眷恋。

  事实上,这已是蓉子第5次回到涟水。1988年,两岸开放探亲后,蓉子第一次踏上返乡探亲的路。而上一次回乡是在2011年,参加涟水县第二届缘文化节“蓉子作品研讨会”。那年临别时,蓉子将对家乡的情感写进《故乡的树》:当即将挥别的时刻/祝愿故乡的一切/更不断地向下扎坚实的根/向上结丰硕的果。正如蓉子所期盼的,涟水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上次相比变化很大,路越来越宽、楼越来越高,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一切都特别美好,让人喜欢,也让人留恋。”说起家乡的新变化,蓉子十分欣喜。

  25日,蓉子参加了涟水县外国语小学的欢迎活动,她与学生们分享诗歌写作的经验与感悟,希望孩子们有梦想,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当听到孩子们朗诵她的诗歌时,老人动容地说:“回家真好。”

  据蓉子侄儿王海燕说,去年老人的丈夫和弟弟先后离世,对她的打击很大,也让老人更加坚定了落叶归根的想法。这次,蓉子将在家人的陪伴下多住些时间,提前感受与晚辈们同居的生活,如果住的惯,今后就不再离开。

  漂泊半生,根永远在家乡。正如蓉子在《只要我们有根》中写的那样:只要我们有根/明春 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

  全媒体记者 季明稳

  通讯员 陈春晓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