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1 13:32:21掌上淮安热:

缅怀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热血铸就抗日丰碑

  春天的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大胡庄村,芳草萋萋,繁花似锦。矗立在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纪念碑,是这个村庄最引人注目的标志。行走在陵园中,不远处的学校不时传来欢快童声,明媚祥和的情景,让人很难想到,就是在这个地点,78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当时,黄三师(当时人对黄克诚部队的习惯称谓)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83名战士与七百多名日伪军激战七小时,在击毙日伪军二百余人之后,终因寡不敌众,除一名战士因被毒气熏昏得以幸存外,另8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为国捐躯 与八倍数量敌人殊死搏斗

  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中的纪念馆里,以图文结合的形式,重现了当时的战斗场景。

  据介绍,打响大胡庄战斗的二十四团一营二连,隶属于新四军三师八旅。新四军三师活动范围在苏北,因黄克诚兼任苏北军区司令员、政委和军政委员会书记,主要管辖淮海、盐阜两个军分区,苏北人民也将三师称为“黄三师”。1940年8月底,黄克诚遵照中央“八路军到华中后,坚决争取控制全苏北”的指示,率所辖4个支队两万余人挺进苏北,开辟淮阴、淮安、盐城和阜宁等地区。“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央军委发布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黄克诚所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分别辖七、八、九三个旅。

  一营二连是一支建制完整,装备齐全的主力连队,也是二十四团游动的军事哨,专打硬仗和接受重要任务。1941年春天,为准备正规部队的地方化,二十四团临时集结于淮安苏嘴一带。4月23日,该团一营二连的战士们在副营长巩殿坤和连长晋志云的率领下,进驻苏嘴西北约十公里的大胡庄。进村后,战士们热情地帮助村民干农活,军民鱼水情深。25日的深夜,盘踞于涟水城的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二十一师团得知有新四军在大胡庄驻扎,紧急集合了七百多人,带着4挺重机枪和两门迫击炮,乘着夜色直扑大胡庄。

  据村民后来回忆,当夜大胡庄枪声四起,子弹横飞,火光熊熊。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二连战士们毫无畏惧,在连长晋志云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利用圩沟、院墙、猪圈等地形和建筑物为掩体,顽强抗击,接连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气急败坏的敌人见久攻不下,不仅穷凶极恶地发射燃烧弹纵火烧村,还违反日内瓦公约,向二连阵地发射毒瓦斯弹。“后来,敌人的炮火轰塌了瓦房的墙壁,巩营长他们就趴在地上向敌人射击……”纪念馆以版画形式描述了当时场景。面对扑来的凶残敌人,战士们用刺刀、枪托、棍棒、铁锹、砖头,与敌人作殊死搏斗。最终,腹部中了数弹的连长晋志云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由于当天的风很大,上风头的团部和营部听不到枪炮声。26日中午时分,团部才接到地方干部的报告。团长胡继成当即率团部警卫连和一营300多人跑步增援。战友们怀着复仇的怒火,奋勇杀敌。敌人伤亡惨重,两名小队长被击毙,在涟水日伪军的接应下退回涟水城。

缅怀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热血铸就抗日丰碑

  83名战士仅1人幸存 不让一件武器落入敌手

  大胡庄战斗激烈而悲壮,二连83名战士与八倍于己的日伪军激战7小时,毙敌150多人,除小战士刘本成被毒气熏昏后倒在战友的遗体下幸存外,其余82人全部壮烈牺牲。其中一名当地青年“大勇子”,与战斗前一天才加入连队“打鬼子”,发了新的军装都还没舍得穿。战斗结束后,人们怀着悲痛,将烈士们的遗骸掩埋在村北的义地里。

  刘本成家属捐赠的刘本成生前书信和照片。

  纪念馆里,电视录像播放着2012年烈士遗骨发掘现场的影像。影像中,烈士们的遗骨大部分保存完整,均为两三具一处。他们有的平躺,有的侧卧,有的蜷曲着身体,有的张大嘴巴,还有一具遗骨双手压着自己的颈部。有的遗骸的腿骨部分还呈暗红色,完全验证了当时敌人使用毒气弹的说法。烈士的体内还发现了大量的弹片和子弹,有的遗骨的手还压在中弹的部位……“被发掘出来的烈士遗骨,就合葬在烈士陵园内的纪念碑后方,供后人瞻仰。”苏嘴镇茭陵片区民政干事赵成娣介绍。弹片、子弹等物品,则陈列在纪念馆展柜中。除此之外,纪念馆还陈列着一些武器碎片。据了解,这些碎片并不是在烈士遗骨发掘现场找到的。这一点也印证了刘本成曾经的回忆:在弹尽粮绝之后,战士们将手中的武器一一拆解,有的扔进水塘、有的扔进猪圈里,不让任何一件武器落入敌人之手。

  烈士陵园中的纪念碑之后,是英烈们的合葬墓。在本该刻写着英烈姓名的地方,镶嵌着一颗颗红色的五角星。“当时战斗非常壮烈,再加上战乱和年代久远,所留资料有限,很多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赵成娣介绍。为了告慰英烈,淮安区新四军研究会会同区民政、双拥、宣传等部门一起,组建烈士寻亲队,从大胡庄连的史料查起,多次出省寻亲,最终找到21份与大胡庄战斗时间、地点、所在部队相似的烈士名单。

  发掘烈士骸骨时发现的子弹头。

  大胡庄战斗应与刘老庄战斗齐名

  “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与众所周知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遥相呼应,黄克诚大将生前曾评价大胡庄战斗“应与淮阴刘老庄战斗齐名”。提起“大胡庄八十二烈士”,当时任二十四团团长的胡继成也是唏嘘不已,回忆说“这样的壮烈事迹在全军都是少有的”。可是,相对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大胡庄八十二烈士却鲜为人知,新四军战史上少有提及。黄克诚大将晚年的回忆揭开了原委:“大胡庄战斗发生后,当时是我没让宣传。因为我刚把部队带到苏北一个多月,就丢了一个整连,宣传出去对部队士气会有一定影响。”1982年,黄克诚曾对中共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王阑西同志说,他身经无数次的生死战斗,并没有把大胡庄战斗时刻挂在心上。“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造反派们批斗黄克诚,说他带兵尽打了败仗,在苏北淮安大胡庄丢掉一个连,后来在淮阴刘老庄又丢了一个连。这才使他想起大胡庄战斗,想起烈士们当时连个墓碑也没有。“因此,我黄克诚还要‘感谢’红卫兵们对我的那场批斗。”黄克诚如是说。

  为了记住这场绝地之战、正义之战、英雄之战、悲壮之战,告慰把生命和鲜血留在大胡庄的82位抗日烈士英灵,1986年,淮安人民在82位烈士的牺牲处建造了“大胡庄战斗纪念塔”,供当地百姓祭扫。2012年,江苏省民政厅将大胡庄烈士陵园建设列入江苏省“慰烈工程”项目,拨款重建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重建后的烈士陵园占地32亩,分为合葬墓、纪念碑、陈列馆和纪念广场。2018年4月3日,大胡庄八十二抗日烈士纪念馆重装开放,以崭新面貌示人。纪念馆内陈列实物、图片、文字等珍贵的史料,集中反映了当时老淮安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纵横驰骋、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融媒体记者 姜晴

  融媒体编辑 胡凌轩

(责任编辑:夏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淮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淮安同城,微信:xhuaian;合作及投稿请联系:2544271728@qq.com

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