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幸福满满 康健多多

 

  万达警务工作站:警民架起连心桥

  ■记者 陆彦平

  24日上午8:30前,万达警务工作站当天执勤民警全部到岗。副站长张建一到班上,就了解上一个班次的值班警情,以预判自己巡逻警情。接着,大家按照分工立即到万达广场、水渡口大道周边、清河新区附近展开工作。

  张建本次值班的下班时间是25日上午9:00,25日晚8:00至12:00要继续上岗参加清查工作,26日上午8:30又开始新一轮值班。“我们站每日保持75%警力在岗在位,其中25%的休息民警还是前一天参与24小时值班民警,尽最大能力保持警力充足,所有在岗在位民警全部屯警街面,让群众感到警察时刻就在身边。”站长陈铭说。

  万达警务工作站设立于2016年9月,是市公安局探索建立动态社会环境下的新型警务模式的试点,目前有民警16人,辅警50人。警务站位于城区核心商圈,地处3个城区的交界处,承担巡逻防控、安全管理、交通管理及窗口便民服务等,对重要路段、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巡逻防控,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上街面,切实挤压犯罪空间,增强群众安全感。

  过去职责单一的治安警、交警、巡警、刑警等多个警种,通过整合优化为多能一警。这一变化,提升了打击犯罪的效率。9月份,民警张建淮在水渡口广场巡逻时,发现一人开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车上用棉被盖着。张建淮觉得可疑,立即上前盘查,发现棉被下装着液化气罐,追查到他所住的小区,发现在楼下公共露天场所堆放了19个气罐,原来是个私下充气的黑窝点。张建淮和同伴们一举端掉了这个隐藏在居民区的“定时炸弹”。这一变化,也极大提升了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前不久,一名孕妇在万达广场逛街时突然羊水破裂,家人立即到警务工作站寻求帮助。值班民警随即开警车将孕妇送到医院,孕妇安全脱离危险,家人感谢不已。据悉,警务站自运行以来取得良好效果,抓获逃犯57名,调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服务群众1500余次,今年实现连续10个月“零发案”,督促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警察不在局里,直接走在大街上,给予我们及时帮助,特别给力!”周边老百姓这样评价。

  全天候24小时巡逻的民警和巡防队员守护百姓的安全,小小警务站在警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结束采访时,陈铭表示:“十九大报告为全国上下、各族人民、各行各业明确了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宏伟蓝图。我们作为公安的一个窗口,将始终对党忠诚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服务宗旨,守护百姓的安全,为百姓构筑一道看得见的安全防线!”

  社会救助处:编密兜底保障网

  ■记者 叶列 费欣宇 通讯员 续文念

  “正是每月的低保金让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家住淮阴区王营镇星光村5组的王学文,2010年不幸患上尿毒症,长期透析治疗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当地居委会和民政部门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其申请低保。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对保障基本民生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现如今王学文每月能领取到低保金1260元,“对于困难家庭来说,低保标准每提高一次,就给我们增加几分战胜困难的信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对王学文的帮助只是我市民政部门社会救助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对象准确、标准科学、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救助格局不断健全,为保障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我市连续12年都将低保提标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之一,在全省率先拟定年度城乡低保提高标准,并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举措,确保我市低保提标工作扎实推进。”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董娟向记者介绍,十八大以来,城乡低保提标增速,截至2017年3季度,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计6.27万户、12.72万人,前三季度全市发放城乡低保金约2.7亿元。据统计,2013年-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17.44亿元,惠及近9万户、20万城乡困难群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对做好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董娟表示,在今后的社会救助工作中,社会救助处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关于“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提高低保标准,编密兜底保障完全网,强化困难群众社会保障。“尤其是将稳步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进程,确保到2020年城乡低保标准并轨。2018年我市城乡低保标准预计分别达到580元/月、520元/月,其中农村年低保标准将达到6240元,超过省扶贫线(6000元/年),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实现兜底脱贫。”

  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守门员

  ■记者 孔雪

  “您的血压正常,很健康,但血糖稍微高了点,平时饮食上要注意些。”10月20日早上,清江浦区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方军正在给社区居民量血压,周围还有几位老人正在登记准备做体检。

  方军告诉记者,为维护老年人身体健康,中心每年为65岁以上常住居民免费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考虑到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我们中心就把心电图机、B超机等设备带进社区,为老人们提供健康服务。”

  “我刚才看了中心给咱做体检的设备,跟大医院一模一样,现在还免费给咱用,这政策真是太好了。”张奶奶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免费体检,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都检查了一遍。中心主任王义标告诉记者,考虑到很多老人患有糖尿病,空腹怕引起低血糖,从2015年开始,中心就为参加体检的老人们免费提供早餐。

  五年来,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动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能让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小组以自我学习管理为主,每周一次测量血糖,我们医生也会参与进去,帮他们制订个人计划、学习慢性病治疗常识,交流饮食疗法的心得体会,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能活动。”方军说。

  王义标表示,家庭医生就像是居民健康的“守门员”,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就是要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仅看病少花钱,还要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对于未来,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充满期待,将进一步拓宽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为居民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而更好地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就业服务更优质

  ■记 者 周涔嘉

  通讯员 蒋礼涛 赵春权

  24日下午2点,翟传豹正在办公室阅读十九大报告,还不时在报纸上圈圈画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作为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翟传豹每天都在和“就业”二字打交道,他对十九大报告中这句话有着深切的体会。

  “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美丽的就业蓝图——求职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质量和更好的收入水平,每个人都凭借辛勤努力过着有保障、有质量的生活。”翟传豹说。

  翟传豹的体会源自于亲身经历:从原先两百多平米的劳动市场,到现在的人力资源市场;从原先面对面的现场登记,到现在“足不出户”享受就业创业服务;从原先无处培训的尴尬处境到现在的“7类人员”免费培训……就业服务越来越便捷。

  为了摸清求职者的需求,翟传豹常常从办公室走出来,走进求职者中间了解他们的诉求。他去得最多的,是每周二、每周五上午固定举行的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翟传豹在招聘会现场十分注重倾听。他说,只有倾听企业和求职者的诉求,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做了那么多年就业工作,我清楚地感受到,就业好了啥都好。”翟传豹说,对求职者而言,就业意味着拥有了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对企业而言,就业意味着运营的稳定和动力;对社会而言,就业意味着社会的和谐和幸福。这也让翟传豹深感肩上的责任。

  2012年以来,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7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26.37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39万人,扶持城乡创业8.3万人次,带动就业26.2万人次。从数据来看,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全民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十九大开幕当天,我们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观看,这些天仍在思考如何落实报告中提及的‘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我们要继续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报告中的要求和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就业服务。”

  凌桥乡豆办集村:携手脱贫奔小康

  ■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宋海军

  10月20日下午,市定经济薄弱村淮阴区凌桥乡豆办集村迎来了老朋友,该村“三进三帮”挂钩帮扶单位——市委农工部的党员干部代表。他们走上田头,来到村支部,和基层干群重温十九大报告,共同探讨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扶贫等相关内容,让该村干群倍感精神振奋。

  活动中,市委农工部副部长胡岁年带领全村党员干部重温了十九大报告。老党员田松林认为,报告明确提出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自己对农村未来发展有了新期待、新动力。他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党的政策给我们广大农民的一个承诺和保障,给我们吃了一个‘定心丸’,现在我们干活更有劲、做事更有力。”

  报告提出要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种植大户唐再华说:“报告鼓励多种形势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我的果园发展来说,这是一大利好,下一步我准备还要用四百亩地来种梨、葡萄,继续发展投入下去。”

  目前,豆办集村仍属于市定经济薄弱村,未来两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脱贫”。村主任周绍广表示:“市委农工部的党员干部和村干部、老党员共同学习报告,通过学习使我们更加懂得党的方针政策。下一步村里将打造水美村庄,通过村干部以及老党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我们豆办集村打造成宜居的水美乡村。”

  看到豆办集村干群满怀憧憬的神情,胡岁年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让农村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作为挂钩帮扶单位,市委农工部将结合实际,立足地方产业发展,采取有效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全力帮助豆办集村脱贫,让村民们携手奔小康。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