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生长,创造,尊重独特性,发展无限性;百,多元智能,多种可能,面向全体,全纳教育。从玩泥巴到泥塑,从课程到学校精神,泥塑课程文化建设在一段自我追求、自我反思、自我蜕变的旅程中,生长着适应未来社会健康、主动发展的新人。
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京杭大运河畔,2016年9月由城南乡中心小学更名而来,现有48个教学班2200多名学生。学校泥塑课程文化建设于2016年5月,获批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百塑成人”理念,通过拓展性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开设,按年段分层次实施,努力实现本项目的育人目标,不断促进健康、主动发展的人的成长。
因地务实 建设学校物质环境
其一,已经建立一间综合性小型泥塑馆,整体设计充分考虑了开展泥塑课程及社团活动的需要,突出尊重学生生长的特点。泥塑馆内部建设装潢已经全部结束,并购置专业设备,已投入使用。其二,校园文化环境布置彰显泥塑文化氛围:校园走廊、楼道布置泥塑文化展示和泥塑作品展览等等。其三,加强了校园物态环境的解读和宣传,让师生心目中共生泥塑校园文化精神,并积极主动投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其四,开展了班级为单位的泥塑作品设计活动,筛选优秀作品,发掘兴趣爱好。
突出人文 建构校本课程体系
2015年编撰校本教材《跟我玩泥巴》,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2017年暑期,细化课程体系:低段进行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的造型,中段制作简单彩塑和脸谱,高段要学习陶泥制作方法,实现由单册社团指导教材到低、中、高三册泥塑校本教程《我形我塑》。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逐渐形成课程意识,细化了教学体系,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提升了泥塑课教学能力。
注重活动 搭建学生互动平台
每年泥塑节开展泥塑现场制作、泥塑作品展、泥塑知识竞赛等主题系列活动。美术课上带领学生欣赏原始陶艺、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平台,提供现场视频学习、在线学习论坛等等,建立泥塑课程学习网络。设立作品展示区域,参加相关陶泥现场展示活动,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成长的舞台。
综合推进 促成学校实现蜕变
开展泥塑课程培训,包括课程教育理论培训、泥塑专业知识培训和教学基本功培训,以研发活动为抓手,将教、研、训有效融为一体,推动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确保教师梯队建设,促进泥塑课程和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化,引导教师通过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定期邀请高校美术专科教师和民间匠人对全校教师开展泥塑文化讲座;鼓励教师参与校本泥塑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并将泥塑课文化要素融入教育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前景展望 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鉴于学校现实情况,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基地项目建设尚未达到预想状态。虽然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做了一些改变,尽最大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但是,对于泥塑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孩子作品的多元开发的途径都未能进一步深入。二是课程基地项目硬件设施还没有全面革新。学校虽然建立了小型泥塑馆,但是还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发展的需求,硬件设施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满足更多学生发展需求。三是教与学的方式还需要实现真正的转变,教师课程理念没有完全更新,教师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转型,部分学生学习泥塑兴趣不强,部分学生学习泥塑效果欠佳。
学校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学习先进学校,提升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效能,争取社会资源,多渠道落实建设经费,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