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德海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只有把握历史方位,才能明白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和担当。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标定历史方位的历史。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进一步标定了继续前进的历史方位。
一、新时代的判断在特征里,主要矛盾的阶段性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根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我国“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中的主要矛盾。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则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中的主要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总体需要发生了部分质变,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供给方也发生了部分质变,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这种转化,推动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的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各行各业都要顺应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新时代的判断在成就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是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前提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九大报告从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外交、全面从严治党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这些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展开了:在生产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生产关系上,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国家权力运作方式上,由“国家主导”走向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更加注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由注重重点突破的非均衡发展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上,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正是这些成就,推动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各行各业都应顺应趋势,努力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三、新时代的判断在目标里,全新的发展目标是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同的阶段当然有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发展要求是,由过去注重速度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向着集约、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新阶段,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也有诸多体现。例如,政治领域内更高质量的民主要求,社会领域内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迫切诉求,文化领域的价值观念多元共存,等等。宏伟目标激励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作者单位:淮安市档案局)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