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规范精准高效 筑牢民生保障

 

  ■ 汪厚林 姬长波 彭丽娟

  最近,群众给淮阴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送来锦旗,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赠淮阴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百姓有难常挂心,不是亲人胜亲人。近年来,淮阴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多项创新举措,得到区人大领导的赞同,在全市推广,在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在中央电视台13套《砥砺奋进的五年》头条播出。

  强化规范管理

  全程留痕有据

  切实发挥好社会救助托底保障作用。一是严格低保审核审批程序,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阳光公示、审核、审批等环节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特别是在低保入户调查中100%入户调查,100%民主评议公示,通过规范审核审批机制,进一步铲除“关系保、人情保”滋生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全程留痕有据,把好“入口关”;二是开展好低保核查提标工作。核查重点从查低保“错保”、“人情保”转向防止“应保未保”、“漏保”等问题上来,发挥好低保精准扶贫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三是探索建立低保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对低保提标工作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加以整改;四是探索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低保动态管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中好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分析以“救助信息”形式发送给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指导和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打通“末梢堵塞”;五是扩大救助政策培训、学习、宣传,形成有特色、有亮点的宣传报道。

  强化精准救助

  畅通监督渠道

  在救助中做到政策运用精准、对象精准、标准精准和分类施保精准。重点从强化政策运用精准和救助对象精准上寻求突破。一是在年度低保核查提标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提高政策精准把握力度;二是加强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建立信息比对大数据库,开展常态化信息比对,做到凡救助必比对,提升了社会救助的精准度。三是完善集中会办机制。对会办程序、会办内容进行明确细化,以“会诊”解决救助疑、难、杂症,以“会诊”助推服务群众“零距离”,架起党同人民群众这间的“连心桥”。四是畅通监督渠道,对来电来访,做到件件查实、有访必复、有错必究,有责必追,认真做好投诉举报核查工作;创新公示手段,村村都有固定公示栏,定期公开,强化“真公开”,维护群众的知情权,打造阳光救助。每年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对社会救助工作“回头看”,以实际成效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强化高效及时

  实行主动办理

  “急、难、险”往往是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患重病家庭面临的最大困难,等不起,拖不起。该救助科把主动发现作为“救急难”工作的重点来抓,强化“一门受理、主动办理”机制,提高审核审批时效,将原来每季度审批,改成每月审批,缩短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办理时间,提高业务办理能力;对情况特殊、紧急的,先救助后补办手续,全面建立起化解急难险问题的“绿色通道”,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好救助。

  两年来,临时救助制度的出台,真正实现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解决了群众因遭遇“急、难、险”而造成的临时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该区每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亿多元。将临时救助制度与低保、医疗救助制度紧密衔接,对家庭生活持续困难的,及时纳入低保,同时对临时救助对象中的大重病患者,及时纳入医疗救助,打通了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途径。平均每年救助急难险家庭1000户以上,投入资金超过200万元。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该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成海表示:不忘救助初心,牢记职责使命,以创建现代民政示范区为契机,将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相对接,进一步打造队伍,强化保障,优化途径,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应保尽保,全面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为淮阴区全面决胜小康,砥砺奋进。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