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席团:
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关于淮安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18年计划草案、《关于淮安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财经委员会在对报告和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经委员会认为,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全市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和绿色发展成果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总的来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财经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指导思想和总体安排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符合市第七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主要预期目标既积极有为,又留有余地,符合我市实际,同时完成计划的各项工作措施切实可行、保障有力;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进一步细化了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预算支出更加聚焦民生事业,草案内容更加完整规范,符合预算法规定。财经委员会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关于淮安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关于淮安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淮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与2018年市级预算草案。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顺利完成2018年全市各项发展任务,财经委员会建议:
一、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对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支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培育,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推动“4+2”工业优势特色产业、“4+3”特色服务业和“4+1”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向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继续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扩大有效投资,优化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二、坚持依法理财,推动精细化管理
按照预算法和市人大常委会市级预算审查监督办法规定,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切实增强预算约束力;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全面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加快推进税收协同共治,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安排财政支出,突出保民生、保重点、防风险;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从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出发,加大清理、整合力度,设立市产业发展基金,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好地发挥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加强对县区财政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组织预算编制,规范预算管理,提高依法科学理财水平;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控制政府负债率,强化风险预警,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三、坚持民生优先,决胜高水平小康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多渠道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扎实做好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统筹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交通等重点民生领域,着力改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质量;高度关注社保基金运行情况,着力推进社保费扩面征缴,建立社保基金风险备付制度,确保各项社保基金按时足额发放;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网络安全、社会治安等风险防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